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穗子》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1-05-18 08:35:02归属于读后感怎么写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穗子》读后感

今年的生日礼物里边,有一本严歌苓的《穗子》。安静的,很不响很不响地躺在那里。
《穗子》是严歌苓的半自传式小说,全书收录《老人鱼》《黑影》等11篇短篇,以穗子的成长过程为线贯穿全篇,将时代记忆、精神动荡、人性诡辩融为一体,向我们揭示了当下时代的种种不堪和温情。
严歌苓,大家应该不至于会陌生吧?1958年出生于上海,作家,编剧。《金陵十三钗》《敷衍者》《扶桑》…是她创作的众多长篇小说中的几篇代表作。本书中收录的《耗子》更是电影《芳华》中何小萍的原型故事。
原本想等到看完全书后再来记录感想,但当翻完书中第十一章《黑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可能是因为自身童年时期的经历、现在养了猫等的缘故,看到这些赤裸裸真实的文字拼凑出的一幕幕凄凉无情无奈的情景时,心头被狠狠拍了一巴掌,又惊又疼。

翻开第一章,自序。
说明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并非完全是自身的化身,更多是,自己对那个时代印象刻画的载体。史学家都不能对历史有绝对发言权,他们呈现给我们的历史,其实是他们版本的历史。通过严歌苓笔下的穗子,偷偷打开了属于那个时代下泛旧铺满灰尘的窗户,风一吹,灰尘呛了口鼻,迷了眼,扑脏了衣服。

第二、三章《柳腊姐》
在穗子七岁时,家里来一位十五岁的美人儿,一位喊穗子爸为表姨父的女孩,外婆远房侄儿的童养媳,柳腊姐。这个浑身上下发育了得却在外婆嘴里“不是什么好事情”的人,成了当时穗子为数不多的玩伴之一。
在穗子无理取闹时,她会陪着穗子把一场不顺心从头到尾发作完毕;当穗子背书背诗时,能配合穗子过过戏台上的瘾;在外婆“过分”言语刁难下,她也能笑笑地应付过去;正当我以为这会是一段童年时期纯真美好的情谊时,看到了这段——穗子妈捎来了大大小小网兜衣物让她清洗,衣物中夹带了小物件:脏胸罩、腹带……这是城里女人才能用上的东西,腊姐知道虽然穿着不舒服,但这不舒服是向城里女人的一步进化。让我窥探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果不其然,腊姐把穗子妈这些个小衣物,照葫芦画瓢地裁剪了出来,料子用的是装白面的口袋。她熬了两夜,完工了第一件成品,绑在身上时,面口袋上黑色的“中粮”字样一笔一画都不少,印在胸上。对于腊姐这种“不要脸”的行为,穗子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受到了欺负,便对腊姐行“猥亵”之事,还直呼其“好不要脸”。我想,可能穗子的想法是,腊姐只是个地位低下的童养媳,怎么能有向往城市生活的心呢?
再没过多久,腊姐穿上了用穗子爸送的布料缝制的连衣裙,印花洋气典雅。穗子知道,这布料是穗子爸抽了俩月劣质烟省下的钱买的。至于为什么这样,穗子不清楚。甚至在她们两人“撕破脸皮”的那天前,腊姐还给穗子上了次不三不四的生物教育课,外婆看到后满脸的“不是好事情”神色。
导火索是腊姐身上的一件红黑格的粗呢外套,这外套相当于四个会唱扭秧歌的娃娃,这娃娃穗子求了穗子爸半年,盼了半年,最后这种渴望被无限放大地穿在了腊姐身上时,无比好看,穗子生气了。拿了腊姐给自家小弟念书存的钱,买下了那个娃娃。最后看着腊姐靠墙根蹲成一团,哭得都蹲不稳了。
腊姐通过穗子爸的介绍,被朱依锦(后面第四章的主角)推荐去了戏校,而在寒假后的第一天,被外婆侄儿硬接回去圆房了。那天腊姐将在城里置备的东西一一码在床上没带走,连同穗子爸送的那一件红黑格的粗呢外套。穗子爸为此伤神了一阵。不知是为了他俩不为人知的情感,还是为了那可恨的封建,抑或是其他埋在底下的东西。我想到了一句话——当一个人连自己无比喜欢的东西都能舍下时,应该对世间任何东西都毫无感觉,心死绝望了。腊姐和穗子一起生活了十个月,她离开时的神情,仿佛在这十个月间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当穗子再听到有关腊姐的信息时,说是圆房后不久便跑掉了,剪短了头发,穿上了黄军装,套上了红卫兵袖章,跑到台上说她公公婆婆如何如何虐待她,造反了。

按时间算了一下,穗子应该出生在大饥荒时期。文革时期时,穗子大约八岁模样。那个年龄,估计还不懂得什么是嫉妒、什么是阶级、什么是仇恨、什么是革命……
腊姐可悲吗?可悲。
她该是那个时期下最后一批童养媳的缩影。因外貌出众,被穗子外婆一而再,再而三说“不是好事情”,寄人篱下,连行为举止都需按照“收养人”的要求,但不影响腊姐十分鲜明的性格,以及不同于当下时代的思想,前卫、激进、勇敢……这才有了向往城市生活的念头、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到最后被捉回圆房希望破灭后,便奋起反抗。反抗不公的制度,反抗封建的思想,也反抗一直压迫自己的环境……
到最后,作者都没有明说,穗子对腊姐的情感。一面是说自己反对封建,认可腊姐自己为自己“谋出路”的行为;一面是觉得自己“地位”受到挑战,身为童养媳的腊姐不该如此聪明如此美丽如此优秀……我猜想,可能嫉妒、羡慕、可怜都参杂到了一起。
满世界都是红卫兵,都不知仇恨着什么,打这个砸那个。那时我不到九岁,实在不明白红卫兵们哪儿来的那么深那么大的恨。但恨总是有道理的,起码腊姐的恨有道理,只是今天做了作家的我对那恨的道理仍缺乏把握。肯定不是因为我偷了她五块钱。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