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朋友介绍我看一本书,《自卑与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最初看此书的目的是,希望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看完一遍之后,嗯,我觉得这本书挺难的,难到什么程度呢?我看到一半,要去武志红APP里测一下自己的心里状态是否还健康图片图片。要说没有得着吗?其实也不是。
文中首先提出三大客观事实: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至少截止今天是不能随意离开的
人不可能隔断与他人的联系
有两种性别,男人和女人
我理解的逻辑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能生活在地球上,而且不可能不与人发生联系,面对异性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曾几何时,我极之厌恶与人打交道。
我觉得大部分人很蠢,不少人很坏,不少人小心眼等等等等,反正与人打交道,我没有觉得欢乐与有收益。
后面工作上生活上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发现其实世界很大的,认识的人越纯净,反而证明层次越高,因为太多坏心思的人,做不成大事情的。
就算是这样,我会喜欢跟人打交道吗?不会。最多从厌恶提升为“不抗拒”。
书的作者Dr. Adler说他治疗精神病人,一般会从事情的最开端入手,就是童年。
插播一句自我吹嘘的,我跟博士一样,凡事都喜欢看全局,从最深入的背景入手,哈哈哈哈。
被忽视的儿童
一般精神病患者的童年都有这样几个问题:被宠坏的、被忽视的、等等
小时候,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被宠坏的独生子女。
好了,讲到这里,我觉得我又要插播一段骂人的话了。
讲真,我倒想知道谁宠我,宠哪里了?!What the fuck! 谁见过被宠坏的人天天996啊,谁见过被宠坏的人这么能吃苦啊,谁见过被宠坏的人这么爱学习啊?谁见过被宠坏的人这么能赚钱啊?TMD!老娘不发火还当是病猫么?那些这样看我的人,现在去哪里了?鬼知道,我只知道他们根本没有资格进入我的票圈,哈哈哈哈哈哈哈。
骂完。
我想说的是,我不是被宠坏的,而是属于被忽略的儿童。
之前我只是认为我这个想法,可能不对,但是这本书的原文:
“假如有个完全被忽视的儿童,我们很可能发现:他很孤单,不能和别人交往,无视合作的存在,也全然不顾能帮助他和别人共同生活的任何事物”
是的,我就是这种状态。
每逢遇到困难,我第一反应就是如何独立解决,完全没有想过找别人帮忙,直到现在也是这样,为什么要写一个没人看的公号,就是想靠自己治愈自己。
那么被宠坏的儿童,后面是怎样的呢?
原文:“他一直被训练为只取不予,而从未学会用别的方式来与他人相处。……当他面临困难时,他只有一种应付的方法—乞求别人的帮助。”
看,我明显就不属于此类。
我是一个被忽视的独生子女,听上去很难以置信对吧?但,这是事实。
唉。
我不是埋怨父母,谁都是第一次做别人的父母,尤其他们那个年代,也没有足够的育儿书籍,就算有,父母也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还想怎样呢?要说现在我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只能说,物质上的东西,我给足;精神上的,可能就比较难交流了。。。。。。我也不强求,人生哪有样样如意的呢?
我爸对我的评价就是:除了会赚钱,什么都不会。哈哈哈,他老人家开心就好。不过似乎他的老友们都很羡慕他有这么能干听话的女儿。
自卑
被忽视的儿童,很容易自卑。
原文:“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本身并不是变态的,他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科学是人类在改进他们的整个情境,再对宇宙做更进一步的探知……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
我觉得之前的很多想法都得到印证。
以前跟了一位很优秀的领导,他老人家当年高考就算不是当地状元,也绝对是前几名那种。跟得他越久,越感觉他跟我很相似。遇到困难的起初,会很紧张,然后马上查文件查案例,马上落地去找解决方案,然后事情开展得越来越顺利,良性循环。
其实一开始我很惊讶的,我认为领导这么能干,经验又丰富,人又聪明,原来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反应居然跟我一样,哈哈哈。
我现在明白了,自卑感所致。
其实正是因为感觉技不如人,所以才奋起直追,这不是病,这叫做优秀。
唉,TMD好累了,还没有写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