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卡夫卡的《城堡》有感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1-03-05 20:45:01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卡夫卡的《城堡》有感

我心里走遍了千山万水,想寻找那通达梦想的道路,可是前路障碍不断,最终也难以达成所愿。然而我终究不后悔,不后退,或许在我会因冻饿倒毙在路上,但不屈的意愿也会牵引着我的头颅,向着未走完的方向。

你兜兜转转,上串下跳,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最终也只是一个小丑。在你倒毙之处,会有一个人,对围观的群众讲,他的存在,就是一个笑话,他不懂入乡随俗,途给大家增添了这么多负担。愿上天宽恕他,愿我们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遵循已经证明是最好行为规范的旧例,认真的生活下去吧。

他裹紧了大衣,迎着漫天的大雪,艰难地行进着。不远处,一盏灯笼在风中飘荡着,微弱的烛光在里面忽闪忽闪,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可能。他停下脚步,扭头回望,想了一会,继续挪动着步子,来到灯笼底下,推开了在飘忽的灯笼映照下更显破旧的木门,闪了进去。外面雪小了,轻微的鼾声在这雪夜里都稍显大声。那个几年来引起人们骚动的外乡人之死所引发的感慨,在这鼾声中,渐渐归于平静,这是这些天来最安静的夜晚了,感谢上帝。

愚笨的头脑,很难对卡夫卡的《城堡》有个清晰的观后感,姑且把上面的三段作为自己的感悟总结。刚看前面一些片段,觉得《城堡》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逻辑矛盾,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如没交待清楚K的真实身份,却一开始就让城堡给他一个土地测量员的身份,随即也没头没脑地给他派来2个像影子一样的助手。K在客栈里遇到了自称是克拉姆情妇的芙丽达,在没有说明具体原因时,芙丽达就跟从了K。信差巴里巴斯的奇怪言行以及K初见其家人的印象,诸多细节,让人摸不着头脑。随着细节的慢慢铺开,通过K与村长、客栈老板娘,芙丽达,奥尔加,若枇以及比尔诺、穆莫斯,埃朗格三个秘书等人的谈话,才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粗略的框架出来。

先说说城堡与村庄的组织结构,伯爵是村庄名义上的主人,但貌似克拉姆才是城堡的主宰。但是卡夫卡没有交代清楚,或许克拉姆就是伯爵本人。与克拉姆平级的,在卡夫卡的笔下应该还有几个,但是权力都弱于克拉姆。克拉姆有好几个秘书,如比尔诺、埃朗格,穆莫斯等,但具体多少,不得而知。秘书也分三六九等,权力大小不一。秘书下面,就是各个跟班,也有地位的划分。整个城堡内部,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王国。而臣属城堡的村庄,村长,教师,平民,贱民也按地位高低排序着。城堡和村庄,如同一个金字塔,矗立在读者面前。

有权力的金字塔,必然就有权力的游戏规则,阿玛利亚因不遵从索提尼无耻的苟合要求,全家就从村中的中上层阶级滑落为贱民阶级。K为了有个立脚之地,就不得不接受教师和吉莎的羞辱,成为一个卑贱的校役,凡此种种,无不显示权力的无情和盛气凌人。

权力不但将悲惨的命运加诸下层人们身上,也扭曲固化了人们的思维和看法。明知奥尔加一家没有过错,但只因不迎合索提尼苟合的要求,被剥夺了财产和地位,已是非常不公道,却在权力所铸就的扭曲观念的高压下,落井下石,让阿玛利亚一家在贱民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也会让K在追求安身立命的正当权益的道路上碰到重重阻碍。

此外,通过K与村长,客栈老板娘,奥尔加以及三个秘书的谈话中,我们也得知,权力虽然可怕,却极度腐朽,组织混乱,人浮于事,内耗多多。K在追求安身立命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固然是等级森严的权力本身所造成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权力机构组织运行不合理造成的。遇权必抓,遇事推诿,是所有等级森严权力机构的通病,为了掩饰不作为,乱作为接棒而上,然后让原本轻而易举能解决的问题,如同一团乱麻,结了死结。

在权力的压榨下,人们不但身体受到禁锢,思维也成为了权力的奴隶,向权力靠拢,权力拥有者施与的残羹冷炙也成为了受压迫者的荣耀,这点在客栈老板娘和芙丽达以及若枇身上表现的极为明显。客栈老板娘和芙丽达都做过克拉姆的情妇,且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若枇也向往着这种身份。透过此三人的心理,底层人民对权力的膜拜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外来者,K本来应该较少受到思维的禁锢,但是当芙丽达提出随他去西班牙或者法国定居的时候,他却否定了。权力就像一张魔网,只要进入它的网中,就难以挣扎,这张网只会越来越紧。

然而,让人欣慰的是,虽然K也或多或少受到权力的影响,但他一直没有屈服,他要求汉斯带他去见他母亲,因为汉斯的母亲是从城堡来的,可能帮他进入城堡。他也寻求与奥尔加一家组成联盟,他要求巴里巴斯利用进入接待室的机会,进一步摸清城堡的内部情况。甚至他可能利用了芙丽达曾经是克拉姆情妇的关系,想通过跟芙丽达结婚,先在村里安家落户,再慢慢寻找机会。令人遗憾的是,他面前的障碍如此多,使得进程难以推进。汉斯父亲的阻拦,奥尔加一家因屡遭打击所形成的谨小慎微,三个秘书的云遮雾罩以及就捕风捉影的事对他进行攻击,客栈老板娘以及两个影子助手对芙丽达的阻拦劝诱,有如座座高山横在眼前,难以逾越。

《城堡》这部小说卡夫卡并未完结,但是结果显而易见,K费尽所有,最终也没有见到克拉姆。这部小说,人物情节并不繁杂,人物活动的场所仅仅限于村庄,费墨最多的地方就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这有点颇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但细节转承方面,很多地方跳跃过大,给人以逻辑顺序稍显混乱的感觉,这点又跟歌德的《浮士德》颇为相似。就现实意义来讲,或许《城堡》有两层借鉴意义。其一是就社会等级来说,权力的威压,让深处其中的我等难免不折腰低头,但一定要保持心中的信念,信念在,即便一生卑微,但却没有人抹去我们人性的光辉。另外一层可能更为重要,那就是永远不要被种种障碍影响我们对理想的追求。相比权力的威压,理想的障碍对我们的压迫更为严峻,但只有坚持下去,如同拾火的普罗米修斯,永不向滚落的石头低头,在推石上山的过程中,收获心中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