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读书笔记
马基雅维利--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这也正常,因为他天资平平、工作努力却没有任何晋升,唯一让他留下名声的,是他人生失意时写下的《君主论》、《曼陀罗》这种政治学书籍和戏剧剧作。
自己为什么看《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这本书,因为总觉得跟他有些相似:人生最好的年华,打鸡血似的投入工作;笃信只要肯干活、肯吃苦,在哪里都有饭吃,但命运却因他无心的站队,狠狠给他上了一课;对了,我和他都喜欢写东西,自己没有外交体验,无法写出政治学著作,但还算爱思考,但他生前却从来没有因为政治著作获得名利。总的来说,马基雅维利有充沛的精力、犀利的观察力与极好的文笔,这也许是每个试图建功立业的人都应该具备或培养的技能,这好像也是许多人眼中自己的特点(实际差的太远)。
他出差会挪用公款,道德上也有些问题,对如此一个人生落魄的寻常人(相比起同时代的大师和权贵们),自己读完了他的人生经历,的确不知道该写什么--自己因为一个五百年前跟自己有点类似的人宿命的一生而沮丧失落? 或者吸取他的人生经验教训、避免覆辙? 或者…说句实话,这是自己第一次写读后感下不去手。
自己看的是盐野七生这位日本老太太的书--《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她在意大利生活了50年,写了一系列《罗马人的故事》和文艺复兴的作品,这本《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还有个副标题--“佛罗伦萨的兴亡”。自己一直很好奇,盐野七生是如何从这个一辈子上不去的“副处级”干部下手,探索佛罗伦萨兴衰这种大课题的。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HBO出品的电视剧《罗马》,也是用一位百夫长和一位士兵为引线,串起了凯撒的兴亡和奥古斯都的崛起这一系列历史重大事件的。
这本书很厚,自己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这次算是又精读了一遍,它的结构很简单:29岁之前,马基雅维利没有任何公职,所以写的是佛罗伦萨的发展,这部分叫马基雅维利看到了什么;29岁到44岁,马基雅维利当共和国第二秘书厅秘书,这部分叫马基雅维利做了什么;44岁到58岁,马基雅维利处于下岗但闲不住的状态,这部分叫马基雅维利思考了什么。
这其实也直接启发了自己在2020年疫情期间参加水科院的一个演讲活动,就是按照这三段内容安排,最终侥幸拿下第一名。
这位日本老太太行文有些繁琐(啰嗦),这也是自己看了好几遍的原因,经常囿于细节,最后不知道写了啥。所以干脆做了一件工科生最喜欢干的事,抽丝剥茧,先简化几个数字:29+15+12+2,或者再简化一点,29+29=58。
他的前29年,是无名者,生活在佛罗伦萨的鼎盛时期;后29年中的前15年,如工蜂般的忙碌,然后12年失业写作总结,最后2年小小折腾一下,最终没有蹦跶起来,愤而离世,也恰好迎来了佛罗伦萨的灭亡和文艺复兴的结束。具体如下:
29:(无名者)他的前29年,佛罗伦萨在洛伦佐·美第奇手上达到巅峰,然后因为美第奇家族被驱逐,佛罗伦萨变成共和国,马基雅维利开始登上舞台;
15:(忙碌者)中间15年,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因为是第二秘书厅总管,所以那些不方便签字、但又不能不派人的工作,就让他去了;
12:(剧作家)后面12年,美第齐家族又回来了,在共和国奔劳辛苦的马基雅维利下岗、入狱加罚款,开始隐居、写书和写剧,也尝试与美第奇家族建立联系,为美帝奇家族写了本《佛罗伦萨史》,最后以剧作家的方式留下了点名声;
2:(折腾者)最后2年,闲不住,还想掺和一些工作的事情,可惜因为前面12年给美第奇家族示过好,始终成为无法信任的人,在竞争第二秘书厅秘书一职失败的12天后,离开人间。
详细的编年历我放在文章最后,自己始终相信一个道理,再复杂的事情,一定能用最简单的话讲出来,就像自然界的奥卡姆剃刀原理一样。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尤其如此,因此,若干年后自己如果还记得29+29这两个数字,我相信也能勾起关于马基雅维利的若干谈资了。
其实还要提一下后世非常有名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涵义。实际上马基雅维利在他的著作里,一定会补充一句,对一个君主来说,最大的正义就是保卫他的国家和人民,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一个国王或君主因为仁慈或道德,让国家和百姓陷入生灵涂炭的境地,那么这个君主的仁慈和道德没有任何意义,也是严重失职的。
这更像是战场上的战术技巧,三十六计,最终以胜利为目的,你不需要考虑什么风度、诚实和道德的,胜利就成了最大的正义。这里其实并没涉及所谓不择手段的道德层面,也没有后世所谓政治上的尔虞我诈、背信弃义,作为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创造者,在政治博弈中需要的冷静、欺骗、战略,在马基雅维利身上并没看到,相反马基雅维利散发出来的,是热情不乏理想化的务实精神。所以有人说,马基雅维利本人,其实是最不马基雅维利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不过真没想到引领文艺复兴风骚的佛罗伦萨,当时在外交和军事上是如此的被动和屈辱。这也导致马秘书终生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装队伍,这跟教员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伟大思路完全一致,可生不逢时,碰到了一位有魄力、有想法、能实干的波吉亚·切萨雷,却天妒英才,英雄转瞬即逝,最终马秘书只能把一腔热血和思考写成了《君主论》。
理想君主的原型:波吉亚·切萨雷(Cesare Borgia)
要说这本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马基雅维利提出的领袖需要具备的三大要素:
第一个是Virtu,能力,才能,对国家来说,是军事实力和国力,对个人而言,是掌握的技术能力和能为单位或社会提供的价值;记得有句话叫做,be valued, not be loved,感情与人的好恶有关,再夹杂着利益,不一定可靠,但让人觉得与你交往有价值,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
第二个叫做Fortuna,运气,这部分总不可捉摸,虽然有些其实是命运之前已标好价格的馈赠(茨威格语录),有因有果,也有很多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因素。
第三个是Necessita,符合时代的要求,记得有位长者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佛罗伦萨人充满了人文情感,所以文艺复兴能在这里起步和开花,但过于情感化的群体,却导致整个国家政体混乱,过于依赖能力超群的个人统治。
这段文字让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稍稍多了些深刻和从容,有人说过,马基雅维利的不幸,并不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那在我们这个还算不错的时代,如何避免个人或其他的悲剧结局呢?
我想最好的答案也许是--希望,自己以马基雅维利一段著名文字作为读后感的结束:
“说到命运,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不幸,至少对我自己而言,我还是忍了过来,而没有自暴自弃。这是我唯一的收获。我还没有失去希望,没有失去有朝一日会时来运转的希望,我会回到在政府任职之前的状态继续活下去,直到那一天的到来。我生来贫穷,在学会享受之前就已学会了受苦”。
附:整理的详细年表。
1469年,马基雅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同年,20岁的洛伦佐.美第奇登上历史舞台;
1492年,43岁的洛伦佐.美第奇逝世;马基雅维利23岁,无任何公职;
1494年,萨伏那罗拉兴起;美第奇家族被驱逐;
1498年,萨伏那罗拉覆灭,马基雅维利29岁,正式担任公职,第二秘书厅秘书;
1502年,33岁的马基雅维利拜访切萨雷.波吉亚;米开朗琪罗开始雕塑大卫;
1506年,37岁的马基雅维利进行400人的卫队阅兵;
1512年,美第奇家族掌权,43岁的马基雅维利解职;
1513年,44岁的马基雅维利入狱;一个月后释放;开始撰写《君主论》《论李维》;
1514年,耗时两年的<君主论>写作完成;
1516年,47岁的马基雅维利加入年轻人沙龙奥里切拉里花园;
1517年,《论李维》完成;
1518年,《曼陀罗》完成;
1520年,与美第奇家族关系转圜;完成《卡斯特鲁乔·卡斯特拉卡尼传》;开始撰写《佛罗伦萨史》;受美第奇枢机主教委托执笔撰写《佛罗伦萨政体改革论》;完成《战争的艺术》
1522年,奥里切拉里花园的年轻人反美第奇阴谋败露;
1525年,喜剧《克莉齐娅》首演获得成功;《曼陀罗》出版;《佛罗伦萨史》完成,为将此书献给委托他的当时的枢机主教;
1526年,干邑同盟正式启动;57岁的马基雅维利受教皇委任修护佛罗伦萨城墙;
1527年,58岁的马基雅维利一直随军行军;5月6日,罗马陷落;6月初,马基雅维利竞选因美第奇家族被驱逐而空缺的第二秘书厅秘书一职。6月10日,投票落选;6月22日,58岁零1个月的马基雅维利逝世。
1530年,佛罗伦萨共和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