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握手》读后感
提纲:
1、介绍接触这本书的故事;
2、简要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
3、剖析里面的内容,推崇“极端忠实”。
正文:
写在前面
这本《第二次握手》是大伯父给我隆重推荐的。记得还是2019年在家过年,两个人在烤火聊天时,我跟他讲述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里面的男主人公陆焉识,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少爷,聪慧而倜傥,会多国语言,也会讨女人喜欢。父亲去世后,继母软硬兼施让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冯婉喻。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毕业回国后又开始了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后来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在文革中定性为“反革命”,书生意气的倔强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文人那点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在牢狱里他会用鱼刺缝衣服,用饭浆涂在墙上挂衣服......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哦,对了,前两年刚被拍成了电影《归来》。本来伯父就喜欢听知识分子的“能耐”,听到《归来》,伯父像触电了一般,就更来了兴趣。抢过话说道:你是不是说《第二次握手》?我说不是,他就强烈推荐我看一看。直到我看完后,激动万分,才发现这本书还有那么多一段历史故事,原来那时候是一本风靡全国的手抄本小说。
这本小说的作者张扬,1963年到北京去看望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的舅舅。正是在那里,张扬听说了舅舅的故事。酷爱文学的张扬,回到湖南立刻动手写小说,以舅舅为原型,写了篇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浪花》。后到浏阳插队,利用闲暇把小说《浪花》改写成了10万字的《香山叶正红》。后来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成为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更名为《归来》。这期间,手抄本《归来》被传抄出去。其中一个手抄本因为没有封面,一名工人看完以后,贴了一张纸写了个书名叫《第二次握手》,在流传中为广大读者所接受。1979年最终更名为《第二次握手》。
自己是去年年底还在佛山的时候买回家的,刚好看到小说主人公苏冠兰在火车上和丁洁琼相遇,因为手中事情比较多,又匆忙中又赶回湖南老家,竟然忘记把这本书带回去看了。没有想到伯父在家里又聊起《第二次握手》,颇为尴尬的是,自己还没有看完,还体味不到其中的“兴奋”。今年第一次出差,我首先就把这本《第二次握手》放进了行李箱中。在飞机上,火车上,宾馆里,看得爱不释手。直到看完,自己还是非常感谢伯父的推荐,没有错过这样一本好书。
请让我简单介绍一下书中的故事情节。1956年秋下午,苏冠兰教授家,来了一个华侨打扮的不速女客。教授夫人叶玉菡热情迎接,但苏教授见到女客后并没有出门接待,却呆坐在房间里惊愕而痛苦。来客见了女主人和苏教授的一双儿女,匆匆离去。原来,早在1928年,苏冠兰还在齐鲁大学读书,暑假到上海。一次海潮中,他舍身救起了一个溺水的姑娘丁洁琼,始于颜值,很快产生了爱情。在南京火车站,两人第一次握手依依告别。但父亲苏凤麒,执意要求儿子与故友之女叶玉菡成婚,苏冠兰被逼无奈,只得以“二十年后结婚”为借口,让叶玉涵放弃婚约。不料一心仰慕苏冠兰的叶玉菡含泪接受。苏冠兰为了摆脱父亲的束缚,准备与丁洁琼一起赴美留学。谁料父亲从中作梗,迫使丁只身赴美。丁洁琼在美国学成为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后因丁洁琼回国心切,美方担心泄露核能技术回到中国,故而被长期监禁,从此七年中断了与苏冠兰的联系。父亲苏凤麒捏造了丁洁琼结婚消息,使他痛苦万分,并一心投入专业研究。在一次间谍活动中,叶玉菡用身子挡住了射向苏冠兰的子弹,苏冠兰深受感动,以为挚爱之人已经在美结婚,不想坚持,再伤害了一个善良的女人,与叶玉涵结为夫妻。然而丁洁琼始终铭记与苏冠兰的誓言,拒绝了各路帅哥求爱,亦不乏真挚的追求者,毅然回国。丁洁琼得知当初的恋人苏冠兰已婚,便决定到遥远的云南去搞科研工作。在周总理的关怀和劝慰中,在苏冠兰、叶玉菡热诚挽留下,丁洁琼抛开了个人的不幸,沉重地和苏冠兰第二次握手,两次握手竟然长达28年之久。这样的爱情,看着看着,也湿润了自己的眼眶。
在此,之所以花这么多篇幅去阐述两个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为我表达文章标题作铺垫的。我看过很多感人泪下的爱情小说,有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有海岩的《五星饭店》和《便衣警察》,还有闫真的《曾在天涯》,但这篇爱情故事是我最痛惜的,也是最无奈的。虽然我气愤于作者辜负了28年纯真无瑕的跨国至爱,选择了对善良的回报。但我也不忍选择另一种结局:因为你成全了苏冠兰和丁洁琼的真爱,就伤害了叶玉涵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善良。
小说中,苏冠兰和丁洁琼每一篇来往的回信,都是精彩的爱情流露,随便拿出来一篇都足以作为范文。不瞒你说,里面的每一篇信,我都反复阅读了两次,倒不是因为优美的语言,而是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真挚感情。其中有一段,丁洁琼的来信,写到苏冠兰的未婚妻(包办婚约):“我凭着女性的本能,准确无误地知道,她有着罕见的品格,是个非凡女性。她应当得到幸福,也一定能给她所爱的人带来幸福。我有时甚至寻思,如果爱情的本质属性中没有专一和排他,那么,我情愿与她共享”。
另外就是丁洁琼刚到美国时,带了几株兰花,以示表达对苏冠兰的怀念。第一封信就写到:“你能理解我的心情么?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你就在我面前,近在咫尺,甚至相互拥抱着,耳鬓厮磨,你就这样倾听着我的诉说。我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思念你,眷恋你。我之所以在学业上发奋上进,是希冀有朝一日聚首之际,配得上你。我毫不怀疑,你我一定能踏平人生大海中的惊涛骇浪,重新聚首并相互拥有。一旦那个幸福时刻降临,我会怎样呢?也许我会哭,会笑,会兴奋得手足失措,会死死地拽住你,不许你再离开一步。我已经为漫无际涯的离别受够了痛苦,流够了眼泪。不要以为我还是一个天生少女,在抒发自己的稚气和热情。不,我已经完全是个成人了,我将成为硕士、博士和教授,可能还将成为院士和科学大师——即使那样,我也要说:我在你面前只是一个女人,一个属于你并且只属于你的女人”。
这样的信,丁洁琼后来因为参加曼哈顿工程-原子弹研发,禁止通讯,在美国写了187封,只是无法寄出来。然而当回国后,看到苏冠兰已经结婚生子了,最后一封离别信,也是感人至深:“......在爱情的支持下,我从无知少女终成以为堪称出色的女科学家;也是凭借爱情,我才得以顽强拒绝了那么多杰出男子多钟情眷恋和狂热追求......我一直冥思苦想,但仍然想不出,对我这样一个极端忠实的人,命运何以如此残酷,如此不公?我那么认真地对待生活,生活却如此无情地伤害我。......美国政府扣留了我的全部财物,我毫不惋惜。唯独没收你我的爱情信物即多年积攒的信件和照片,还有我不远万里带去的美国的兰草。要说信物,我的独身至今不是最尊贵的信物吗?......我渴望在把全部知识、经验和才能奉献给祖国的同时,将自己的爱情完美无缺地奉献给你。可是我今天终于明白了,你已经失去了接受的权利;而我,也将再度失去你,永远失去你。......现在总算能写你可以收到和看到的信了,不料,已经不再是为了幸福和团聚,而是为了永远忘却”。当你读到这样感人至深的来信,任你丹心如铁,也要被融化了。
读到最后一封信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冒出这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苏冠兰和丁洁琼的爱情并非一见钟情,那是在海浪中死里逃生,任谁也忘不了这生命中的邂逅。近四十天的朝夕相伴厮守,她爱上了他。医院见证了这爱情基础的坚实,他们的相爱,那只是情感的释放,念念不忘,此生丁洁琼都希望永远这样,长相厮守。
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为对爱情极端忠实的丁洁琼感到不平,又为善良之至的叶玉涵感到叹息。一个人得到了人,一个得到了心,而同样痴情至深的苏冠兰,却永远活在了自责和痛苦之中。他要在对爱情的辜负和男人的责任之间,承受着撕裂的痛苦。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小说远不止爱情这个维度,通过爱情这条主线,介绍了很多科学家的爱国经历,二战期间美国关于原子弹的研发故事以及我党对知识和科学家的尊重。作为当年的手抄本,它能风靡一代人,它的魅力肯定远不止于此。但作为80后,肯定感受不到那个时代背景的滋味,自然无法还原伯父给我推荐时候的激动。但仅从“爱情”这个角度看,这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