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读后感——常相,众生相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亿万同胞勠力同心,共克时艰,这一年注定会载入史册,令我们中国人刻骨铭心。
只能无限地遐想是这一年的遗憾,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人们会提着腊肉,拎着鱼干相互串门,唠些家长里短;如果没有这场疫情,除夕夜门外会响起阵阵鞭炮声;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我们可以享受原本草长莺飞,微风拂面的春和景明。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次疫情导致的隔离也使得我们得以陪陪以前没有时间陪伴的老人,使得我们有了时间沉淀下来静静地读一本书。
以往我们不曾关心人类的生命健康问题,如今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成为了热门话题。健康本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只有当人们失去它或面临失去它的风险时,人们才会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选择了《鼠疫》这本书。
本书是于1947年出版的,由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阿尔贝·加缪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著名的反抗三部曲之一。该书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鼠疫奋力抗争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有着大无畏牺牲精神的勇者们。歌颂了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加缪以一种平缓的语调描摹鼠疫的经过,穿插着不同人物的心态反映、人们在疫情不同期间的变化状况。最可怕的不是鼠疫带来的死亡,而是在无尽的惶恐和自私中堕入地狱。化用《围城》的话,城内的人害怕感染而拼命想逃离,城外的人把他们视作瘟疫而加以阻隔。有人依然想尽办法离开,有人肆无忌惮地大口吃着囤积居奇来的人血馒头,也有人选择以无所畏惧的决心进行抗争。艺术与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原始的求生欲、利欲熏心的丑恶、人性的善良和爱,一座城市的众生相已跃然于纸面。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
本书一开始是介绍奥兰这座小城,它没有蓝天、鸟儿、树木、花园,就是一个毫无特点,平淡无奇的小城。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城市,所以既是在写你的城市,也是在写我的城市;既是在写过去的城市,也是在写现在的城市。
人们的漫不经心和满不在乎使得他们一开始就对鼠疫抱有轻视态度。从第一只老鼠的出现开始,瘟神就已经来到,但是人们似乎只对死鼠焦头烂额,并没有意识到危险。里厄医生却感觉到鼠疫也许会来到,当天中午他便发现了第一个病人。里厄向当地派出所报告,但被认为是扰乱社会安宁。老鼠死在路上,人却死在屋里,但报纸只管报道路上的事情。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事,然而当它降落到大家头上,谁都不愿相信。直到医院人满为患,药库储备提取一空,人们才开始恐慌,才开始重视。
这无疑非常现实地映射了我们的信息不透明情况。如果我们能更早一点在李文亮医生微信讨论之前,权威机关报道出疫情的出现,也就不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我想,这次疫情过后,我们的政府决策和媒体报道应当会进一步改革,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群众就会将得到的信息和谣言进行比对,从而得出真相,谣言不攻自破。而且群众也可以发现政府一直保持着正确决策,也会增进政府公信力,不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
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他们发布了封闭城市的通知。但是封城后,以科塔尔为代表的一些商人趁虚而入,借着疫情的契机抬高物价从而牟取暴利,展现出贪婪和无可救药的一面。这竟也和我们当前的情况类似。在2月份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口罩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物品,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有关报道,一只口罩炒到了几十块钱的价格,甚至有一些本来是捐献给湖北的口罩流传到了其他省份进行售卖。我们仍然要掌握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不使利欲熏心之人肆行。
救助期间,有一些病人家属接受不了打击,有一些不配合里厄的工作,甚至还有对其进行辱骂的:“你还有没有心肝?”。但里厄并没有放在心上:“我有心肝,正是因此才支撑我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他继续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定地用科学手段来阻止疫情蔓延,才使得疫情没有失控。联想到年初遇害的杨文医生,我更加的钦佩这些抛开了生死,不掺杂个人情感,即使承受家属非议仍坚持本职,坚守正义与善良的医生们。
科学与迷信·凡人与圣人
在鼠疫肆虐之时,一位笃信基督的神甫帕纳卢,他给民众进行了宣讲,认为这次鼠疫是上帝给他们的“集体惩罚”,是上帝给人类的惩罚和教育,人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赎罪。但是当他亲眼看到一个小男孩因鼠疫而痛苦死去时,他有所动摇,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但当他也感染鼠疫之后,他却是选择拒绝去医院接受治疗,还是寄希望于上帝能够拯救他。里厄医生对他说:“不,神甫,我对爱的想法和您不一样,我至死也不会爱这个让孩子们备受折磨的上帝的创造物。”这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可仍然有些地区不采取科学手段,在迷信这种自我催眠中寻求慰藉。韩国刚刚爆发疫情时,天地会成员仍然聚集,不听取政府意见;印度的病人选择用“跳大神”的方式治疗新冠。在灾难中将信仰奉献给神灵,寄希望于宗教拯救世人的人们,这巨大的灾难将会把一切信仰都击溃。人们应该反思,我们究竟应该相信什么?作为一名有志于成为教师的我,我想除了专业知识,我一定有责任有义务,传递给下一代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主人公里厄医生,发生鼠疫之前他把自己的妻子送到外地治疗,但是因为爆发鼠疫,他没能与妻子见面,谁知这竟成为天人永隔。当疫情结束后,他痛失了自己爱妻,而且自己的好朋友塔鲁也因感染去世了,此刻只剩他一人在世间踽踽独行。我也看到了一些视频,医生们在得知家人去世后只是无语凝噎,坚强地继续工作;一位先生送别自己的前往湖北救援的医生妻子,只是喊着:“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回来。”医生这份职业注定会经历太多生死,但他们也是普通人,与爱人和家人的别离又谈何容易?加缪的轻描淡写却更增添无奈与悲伤。
里厄医生总是平和地对待事物,即使面对自己只能重复地诊断而不能救治的这种无力感,他也会坦然面对。支撑他的不是英雄主义或成为圣人的信念,而是去追求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面对一起斗争的好朋友塔鲁的质问,里厄医生回应:这不是英雄主义,而只是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实。罗曼罗兰说过:“英雄主义并不一定要发生在那些总是给人一种英雄印象的人身上,他不是因为既定的人而因此变得特殊或因此成立。”老子有一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过分重视高尚的行为,会让人猜想高尚行为是寥若晨星般的可贵与稀少,那么狠心与冷漠则是人类最经常的表现,这反而会成为对罪恶间接的褒扬。对于这些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医生、志愿者和各行各业的勇士们,我们不必一味宣扬“英雄主义”和造神运动。他们都是尽职尽责的人、都是遵循内心的呼唤的人、都是怀有一种使命感而一往无前的人。如此可以更加激励我们,人人都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出一份力,人人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自古以来就是拥有家国天下情怀的中华儿女,正是靠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的精神,我们经历沧海桑田而屹立不倒。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配合防控都躺在家里不出门,不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了?
无常有常·众生何往
加缪在本书的结尾说了一句话:“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将其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们带去灾难和教训。”这话耐人寻味,他无疑在警告世人,如果不加以反省,灾难依旧会重演。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无新事。看似不同的事情,其内在逻辑或许相通;看似命运无常之事,其却也是有因有果。此乃常相。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当时一定存在着这样的情况,给了加缪创造的这一情境的灵感;而加缪创造的这一情境,竟然与70多年后的现在如此贴合。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不忘前车之鉴,尽力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惨痛教训,莫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通过一本书、一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狂妄无知或严谨科学的、高尚或卑劣的、散播恐慌或理智清醒的、利欲熏心以谋取利益或在风雪中为众抱薪的……此乃众生相。虽然浮生百态,人们有着不同的思想品质、利益诉求、道德观念,但是人生之路只有两条!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并通过斗争扫清它们。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一种人生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道路;另一种人却永远只有看着别人燃烧,让别人的光芒来照耀自己。这两种人孰更聪明?
——2020.4.22谨以此文献给医护工作者和平凡却尽自己的能力与疫情斗争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