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两地书 父子情》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1-03-05 19:50:0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两地书 父子情》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博士爸爸沈喜阳和本科儿子沈晏齐在2016年至2019年大学期间的一百封电邮,你来我往,互诉衷肠。让我最羡慕的正如序的题目——“在生命的同一维度对视”。对比传统的父子关系,书中的父子更像是知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确实是比陪伴更好的礼物。而让我最感慨的是,对比书中儿子宽广的阅读量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presentation,我的后部分大学时光似乎已经被我挥霍掉了。几乎没有沉下心来读过书,这是我最大的遗憾。虽然我凭借运气不用考试也能读研,但我深知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书中的儿子差的太远。我知道自己内心最大的敌人就是懒惰,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用行动证明自己!


谈到爱情,“爱情”是双刃剑,在不合适的时段来临是毁灭你,在合适的时段来临是成全你。当你的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爱情就不会损伤你毁灭你反而会激发你成全你。我没有真正体验过爱情,但我也知道,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可能不懂爱自己,更不知道如何爱人。有时候真爱难寻,但若在不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确实更遗憾。年龄大也并不意味着心智成熟,当自己具备爱人的能力时,再放手去爱吧!如何检验是好的爱情,可以看两个人走向了彼此毁灭还是彼此成全。爱情的终极要义可能就是:在一起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于如何交友,确实是你的基本素质越高,你的学问素养越深,你越有机会见识高人并与之交朋友。孔子也早说过”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你有了一定的根基和学识,你自然会找到同路人,你必然会有一支队伍。目前求学阶段是不断“分流”的过程,是朋友不断分化的过程。所以你一时未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非常正常。而欲从芸芸众生中超拔出来,孤独是最有效的良药。你超拔了,才会在更高的层次上遇见更优秀的人。在我大学时光,确实也曾感慨“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虽然也有可以一起玩乐的朋友,却总感觉少了些惺惺相惜。曾经确实不太喜欢孤独却又不得不独行,而现在似乎没有那么讨厌孤独了,自己和自己做朋友,亦或是和任何古今中外书籍背后的作者做朋友,又有何孤独呢?朋友,还是宁缺毋滥好。我是很不看好现在为了获取利益而交友的行为,虽然朋友遍天下,但是真心相待、能够说得上知心话的能有几人?益者三友:友直,友善,友多闻。好的朋友便可以互相观照、互相学习、互相分享、互相关怀。

随着网络发展,人与人交流也越来越方便。可是微信语音和视频的方便快捷绝不能取代电子邮件的写作。电子邮件是要“写”的,语音和视频仅仅是“说”的。“写”对人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远远大于“说”。我们通过深思熟虑的“写”,可以更准确的表达出内心想说的话。而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沟通,始终是一个难题。书中爸爸就感受到了儿子同龄人在青春成长的迷惘和苦闷。在他们觉得需要得到指点和帮助的地方,他们偏偏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因而很苦恼;而在他们觉得不需要告诫和教导的时候,他们偏偏收获了父母的唠叨和要求,因此非常厌烦。而在父母一方,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也变得不听话。在这种双向不理解的前提下,所谓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不可能实现的痴心妄想。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事实上经常以“没有共同语言”而收场。因为“说”不清、“道”不明,所以不被理解,所以才有心中的那份“代沟”。其实,不妨用心写一封信或邮件,诉说平日说不出的那些心声。永远不要小瞧文字的力量,优美而深刻的书面表达可以直击人内心深处引发共鸣。而不思考、不加工、粗糙而又赤裸裸的话语通常难以打动人,甚至有时会很扎心。所以,学会表达爱,也很重要哦!

对于教育,书中爸爸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使受教育者“不教而能自学”。那么老师的“教”,究竟在哪一方面体现呢?《论语·述而》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讲到了学生该如何学,老师该如何教。一般优秀的学生更善于自学,他们的思维具有成长性。而大部分普通学生则会更接受老师的安排去做,他们的思维则更加具有固定性。固定性思维的人,固守着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不知道天外有天,地球系之外有太阳系,太阳系之外有银河系,宇宙之外有更大的宇宙。而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则不断突破已有的知识领域,也不断突破已有的美学规范,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追求更大更多的可能性。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愤悱、绞尽脑汁思考之后,给学生一定的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中间若无愤悱思考的过程,学生便难以获得启发。而教育学生读书,虽是要应付考试,但绝不能只限于此。就像背诵一首诗词,既不是为了在考试中用来填空拿分,也不是为了在交谈中作为谈资供人崇拜,而是为了引起你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一种动情、一种体会,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与乐趣。而在今天的大部分学校,为了满足书本的要求、老师的要求、试卷的要求,学生仿佛就如同没有思考能力的机器,凭借一个个的指令做事,知识没理解透,便不断做题做试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大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物品也没什么区别。

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读书,不思考,人和动物就几乎毫无差别。人类超越动物之处就在于人能纵向地汲取古人的智慧、横向地汲取异国人的智慧。勤读书、深思考、细观察、多练笔,这是一个人文学科的学习者和从事者必须牢牢坚持的四件事。而我想考研,是因为我觉得我的基本文化素养还不够让我个人觉得满意,因此我想继续学习,同时也是出于我对文学的喜爱。这是书中儿子的心声,也是我的心声。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学习的意义,不止于可以找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更重要的也许是汲取营养完善自我。当我超越功利与现实地去读书,我可以纵穿历史,横跨各国,超出时空的束缚,自由的在书中的世界探寻人生的美好与真谛,这便是读书的乐趣。而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便可以发现很多人生至理都是相互贯通的,也可以对照书中的世界发现我们现实世界的不足。当我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不妨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是日记、随笔,也可以是论文。

对很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以及初入社会迷惘不已的年轻人来说,人活着不仅是挣一碗饭吃,更要发挥自己的潜能,作用于这个社会和他人。通常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事实上庸人才是环境的产物,卓越之人必将超越环境并且把环境转化为自己的产物。人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成为什么样的人,是靠自己来建构的。我梦想过,我尝试过,我燃烧过,我建构过。我的人生我做主。这就够了。所以我支持那些勇于追逐梦想的人,也支持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人。人世上有许多人随大流(群驱),只有少数卓越之人才能不走寻常路(孤往)。在群驱的前提下,如何保持“孤往”精神才是重中之重。我们要不怕“特立独行”,就像屈原所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倒并不是要我们自命清高,故意与众不同。只是一个人只有不带有他自己所处环境的枷锁,超越于他所处时代的弊病,他才能高飞远翥,翱翔在自己的天空,自由的天空。所以年轻人,请不要被世俗束缚了你的梦想,也不要被社会同化了你的思想。一个杰出的人才必将有其自身的坚守与追求,也许他会独自一人踏上属于自己的路,直到超越所有人,活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最后想谈谈人生哲学,哲学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和顶峰,可以帮助我们修心,也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哲学的精髓就是认识到”中道”的重要性和学会如何保持”中道“。所谓“中道”,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朱熹所提出的”中者,不偏不倚“,做事过犹不及。而君子既能自我彰显其光明之德,并超乎时代而独立支撑;必将法天则地,向高天学习奋发图强永不停息,向大地学习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故君子必先“自昭明德、独立不惧”,而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问其实皆在天地自然,哲学是天地至理的凝结概括,等待着人们在修行中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