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史记》卷《朝鲜列传有感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0-07-14 08:07:2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史记》卷《朝鲜列传有感

提笔就要说实话,写这篇随笔的时候,我有一种投鼠忌器的感觉。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记述的西汉年间朝鲜成为大汉帝国郡县的过程。这个话题,今天朝鲜不愿意提及,韩国也不愿意提及,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研究问题,涉及到民族问题,还涉及到外交问题,一句话:下笔,难!

我曾经与韩国学者做过交流,知道他们当中一些人把“汉学”称为“韩学”,把“汉字”称为“韩字”,把“汉方(中药方)”称为“韩方”,甚至把“汉族”称为“韩族”。近年来,他们多次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把中国的传统佳节以及民俗“据为己有”,划拨到自己民族之下。他们认为所有“汉”的源头都是“韩”。有意思的是,与韩国学者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能高声辩论,更不能激烈争吵,每每看到说不过的时候,对方会突然问一句:“咱们俩谁岁数大?”当我承认对方岁数大的时候,他就会爽然大笑起来,说:“不要争了,谁岁数大就听谁的。”然后,就是一起吃饭喝酒。几盅小酒免争论,似乎是韩国学界流行的风尚。

我还记得一位韩国学者告诉我:在韩国,每当学生激动起来采取行动的时候,警方就会在重要地区、重要部门的门前,布置老人们一排一排地坐好。因为没有任何年轻的学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冲破老人的防线。这种“韩国版”化解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方法,真的是颇具特色。

事实上,“朝鲜”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后来,在《尚书·大传》中也有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商纣王之子),释箕子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所谓“朝鲜”,《东国舆地胜览》一书的记述是:“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鲜,故名朝鲜。”说实话,司马迁《史记·朝鲜列传》有点“标题党”,因为它并没有记述整个朝鲜半岛的历史,而只是写了西汉初期卫满家族朝鲜的演变过程,也就是如何从“外臣”管辖之地成为汉朝“四郡”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朝鲜与中国密切的历史关系。但是,在“朝鲜”是敏感词的今天,还是不展开讨论为宜。

我在网上看到中国成都一位名叫“李旭龙”的五年级小同学写的“读《史记·朝鲜列传》有感”,他在文中选用了朝鲜王右渠为报仇而引发战争和楼船将军心急不能很好地把握战机而失去生命的两个历史碎片,指出前者让我们明白生活中应该学会宽容,后者让我们要努力把握成功的机会。

顿时,我真的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