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金钱教会我》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0-07-03 10:24:2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金钱教会我》读后感

《金钱教会我》在国内销量惨淡,豆瓣评分只有6.8,我猜在日本销量也不行。之前提过我差点用这本书的名字给公众号命名。我想向作者一样表达对钱与工作、生活的思考,但不喜欢‘金钱教会我’这句话,感觉是很博眼球的标题。

这本书在宣传上的确有很多博眼球的文案,封面都是“如何快速实现财务自由”、“金钱教室”、“只依赖工资的时代已经终结”、“日本最年轻上市公司老板”这些博关注的介绍

我最初是对Liverty这种非雇佣关系的“海盗式组织”感兴趣而买的。读完以后整体感觉还OK。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呢?

作者是这么评价的:“这本书不过是家入一真据实谈论的围绕金钱发生的种种事件,而不是向人们传授理财的秘诀。”

大实话,如果你想看的是封面宣传的“金钱教室”、“财务自由”,这里没有。遇到宣传财务自由的课程都要多个心眼,大概率是别人通过广撒网割韭菜实现财务自由的门路。

全书写作风格很日系,简练、直白、真实,读起来会很轻松。把简单的道理用自己或者身边普通人的经历给读者娓娓道来,对经济增速放缓阶段的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这本书页少,字更少,周末泡杯茶,半天就能读完。

<说明·书>


目标读者:年轻人

内容标签:赚钱、消费、创业、工作、兼职

作者重点:1.没钱没权没背景,高中辍学、出身贫寒;2.有成有败的连续创业者、创业项目包括互联网&实业、某段时期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老板、风险投资人

内容概述: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例,从对钱的需求和态度出发,教读者赚钱和花钱该如何思考,然后又围绕赚钱,探讨创业、工作、兼职。其中有推荐自己创业项目Liverty的嫌疑


讲的道理很简单,大多数都是钱的老生常谈,还有些关于创业和兼职的观点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家入一真在讲述这些道理时举得例子,都很贴近生活,具有较好的启示和趣味。

作者经历:没钱——有钱——挥霍完——又有钱——回归平淡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这是他谈‘金钱教会我’的资本。下面列举一些:

1.“和钱打交道的要点是,首先,我们必须要保证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消费。”

(不了解自己必要的消费,就不会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钱,很容易被赚钱这个单一的目标牵着走而感到不幸福。了解了自己所需的最低消费,有助于我们在职业、生活方面做出更好的选择。我的观察是,随着收入的提高,对最低消费的了解越来越草率。每个人的最低消费不一样,这个只能自己去找到答案。)

2.“停止了思考,生活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3.“金钱只不过是一种能换取时间、产生新的机遇或者发现新的东西的道具。”

4.“虽然没有比钱更好的东西了,但是不顾一切地拼命工作挣钱也并不幸福。”

(上面3点互相关联。作者多次提到他父亲为了家庭幸福一味工作而出事故的案例,以此思考赚钱与幸福的关系。我对钱的态度转变与此类似。我觉得大多数年轻人没有遇到和钱无关的生死或者健康的考验时,很难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当然和钱有关的生死健康也很难受。)

5.“最大的危机是什么都不做。” “开始了就会不断有新的经历,使你变得更自信,这会成为你坚实的后盾。”

(疫情导致很多人无事可做的宅,遗憾的是有不少年轻人躺着等疫情过去,还给自己很多借口丧丧的宅着“等工作机会”、“创业机会”。)

6.“员工可以在副业上确立起自己的形象,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作者鼓励开展副业,和他们社会、职场环境有关。我觉得要因工作而异。这里我的启发是,有必要寻找我们实现自我的方式:工作是一种、副业是一种、表达是一种。现在各大内容创作平台都提供了很多不赚钱、赚经历、赚吆喝的“副业”机会,我身边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表现”自己的职场人越来越多。)

7. “以看起来赚钱为由,不能成立事业。”

(我遇到过一些焦虑赚钱的人总在说“什么什么看起来赚钱”,“看起来”是很危险的想法,没有深入思考的创业或者个体经营都是九十九死一生的。)

8.“顾客不是上帝,消费者说的并不全对。”

(像产品经理一样,怎么取舍、拿捏分寸才是关键。)

我读书有个习惯,会去简单了解作者成长过程(或写作过程)处于他所在国家的哪段时代背景。我觉得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分辨主观(个人)和客观(时代)因素,另一方面可以与当下做对比。

作者是这么描述的:“我出生在1978年,正赶上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社会平稳发展的时候。这种看似稳定的经济环境,其实正是1980年的泡沫经济温床。社会稳步前进,到处充斥着勾起人欲望的广告,连我们这种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到了这种社会氛围。”(80、90后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我作为80的尾巴挺有共鸣。当然我国目前不存在经济泡沫。)

前面高速增长时期,作者却家境贫寒,在物质方面很自卑。等他步入社会的时候恰好赶上“日本失去的二十多年”(从1995到2019年,20多年日本GDP都在5万亿美元附近徘徊)。当他成功的时候,经济发展停滞(较少的工作机会、残酷的竞争、缓慢上涨的薪资、物价高、职场安全感低)已经导致日本低欲望社会群体的大量出现。

“人们追求金钱的时代价值观已经开始变化了。”“把对社会的贡献,和自己的家人度过时间以及自己的时间为标准来定义幸福的人增多了。”

日本关于低欲望社会、第四消费时代的研究非常多,我觉得今年初疫情带来的被动宅让一大部分人触及到了低欲望状态,谁说其中没有些真香时刻呢?有些东西是没必要买的、馆子是不必经常下的、原来不逛街也行……集体被动进入低欲望状态,然后火了动森、抖音、B站、下厨房……同时短视频平台又给待业持续被动宅的年轻人提供了有希望的表达机会。眼前是高房价、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还有新的不安定感,远方是B站、抖音上多样化的自我实现方式或另一种生活方式,似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思考甚至行动去“重新定义幸福”。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好生活?《金钱与美好生活》这本书倒是从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探讨。不过我暂时不打算写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太哲学,等我消化了再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