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造就的,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在苦难中默默的忍受命运的重压正如作者史铁生的母亲。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我与地坛》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与地坛》读后感400字1
这几天在看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读这本书的契机还是因为这本书位列我上初二的弟弟的必读书单中(但本命年的我到现在也没读过这本书,可能因为这本书太出名了,写读后感的.人一波又一波,不用看这本书,就知道是一本励志故事。而世间的惨痛如此多,为什么别人没有如此出书,难道是因为没住在地坛边上吗?我带着这种疑问,打开了这本书。
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作者本人,有点秃顶,笑容朴实,刚开始的印象。书中的第一章就提到了他自己断腿是如何让母亲受苦,自己又是如何每天跑去地坛排解此种心情(还念念不忘pian了他们家五十多年间搬了几次家,越搬离地坛越近)其中有几段写的挺好,是写他在地坛呆坐或者懒躺了一天所看到听到的东西,如果我还在念中学写作的时候把他摘录进去肯定可以多得几分。比如但是今天写这个我也不是为了学习他什么东西,也不是为了赞美他如此坚强,也不是为了感叹生命如何生生不息。
我完全,就是忽然觉得,我和史铁生很像。但区别是:他在双腿都断的了那段时间天天跑到地坛感悟人生,还有一个挂念他的母亲去偷偷看望他,而我,虽然人好好的,心态最近已经崩了,我的地坛就是商场、烧烤店、ktv、tb等这种东西,没有挂念我的家人去看我,这个时候朋友显得尤为珍贵,在身边互相开导一句。但是人生呢,大家都是懵懵懂懂才刚踏入,没法一句话切中要害,更没法预知未来帮你做决定,最后,还是要自己往下走,艰难地去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与地坛》读后感400字2
我看到了两点:母爱与生命。
小时母亲经常唠叨,总是让我们感到很是厌烦,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喽,呵呵——人经常犯的错误,等到暂时失去或永远失去时才明白过来,这也许是史老师写这篇文章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吧,上了大学,背井离乡,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思念,为何母亲无微不至的爱是所有人文学者都歌颂的,确实,母爱的伟大岂止是三言两语能表达的出来的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愧疚及主人公对母亲的思念从文章中不难体会。
当身体的残疾及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交集在一起时,我想我们确实难以体会主人公的痛楚,但母亲的爱,母亲的去世,当这一切都相继发生并且发生后,明白就接着而来了,就如我开始说的那样,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曾经多少人探索过这个问题?数不过来了,这个问题确实也难以说清,但我想不管生命以怎样的姿态存在,我们都不应该轻视它的存在不是吗?这也许就是主人公写这篇文章的另一个目的所在了吧。
《我与地坛》读后感400字3
天色灰蒙蒙的一丝活气也没有,我有气无力的倒在沙发上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不知为什么,我的心变得沉静了,仿佛把心交给了史铁生,与他一起在那个不热闹的地坛旁边一待就是十五个春夏秋冬。自己仿佛看穿了什么,渐渐的身子正了,人却变得既恍惚不定又庆幸着什么。他的故事占满我的脑子是不是的就会浮现出儿子与母亲的情感纠纷,我有些乱了,就靠在沙发上小寐。
我渐渐地被大脑支配仿佛自己就是史铁生,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那个废弃的古园,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我一次次的和死神对话,站在那棵大树下,望到了母亲找我脸上露出的焦急神色。我还是打败了自己的心想通了拒绝了死亡要好好活,对得起母亲。是她用爱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而后,一对老夫妇,一位唱歌的青年,一名女工程师,长跑运动员,弱智女孩和她的哥哥。无数次给我鼓励,给我生命的海洋,给了我重生的机会,坚强得走过来。
梦醒了我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像莫泊桑那样割喉自尽,没有像德国剧作家克莱斯特和妻子一起结束生命,这些死是对自己对生命的轻视与不负责任,对父母的不孝。留下的只有可怜罢了!
我想只对人来说,人生仅此一次,我们难道要随意的去玩弄么?还是要好好把握。人生难免多坎坷,但这不能顺理成章认为是逃避的理由,人生何来风平浪静?我们应该懂得热爱生命,重视生活磨练,学会心疼自己。尊重生命是最起码的责任,尊重生命是最基本感谢父母的方式。
《我与地坛》读后感400字4
《我与地坛》这本书非常好看,带给我许多人生的道理。它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同时我也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作者史铁生对母亲的思念。
本文讲述的是在他21岁时双腿瘫痪。在说过“曾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但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拒绝死亡而选择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他的母亲的爱给了他力量,书中的那对每天散步去地坛的中年夫妇,非常热爱唱歌的小伙子,智障却又很乖巧的小姑娘,原来一直形影不离的L他们都给了作者无数的感动。
许多人面对那些突如其来不可预料的困难就选择逃避,甚至会选择死亡,而作者却不一样,他虽然腿脚不健全,却拥有一份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读到了史铁生的作品,让我想到了一些身体虽然残缺但又有大志的人。就像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一样,耳朵聋了,但在晚年也创作了许多作品。
作者其中的有句话让我倍受感动:“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在每个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他们的心头肉,当孩子伤心的时候,父母其实更加伤心。虽然我的爸爸妈妈没有舍身救女儿的经历,但我也看得出父母会为了我放弃一切。
史铁生的作品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感恩。
《我与地坛》读后感400字5
从二十一岁开始,史铁生,带着腿上的残疾,开始度过了他与地坛的生活,开始写他的小说,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刚刚残疾的时候,史铁生心情很烦闷,去地坛散心,从早到晚,再回去,这个时候是他的母亲与他度过的最艰难的时刻,不过,当史铁生的小说获奖之后,母亲却早已离世,这是史铁生的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之一,他没有让他的母亲一起来分享这份荣誉。
后来,他成熟了,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结交好友,遇到了每日必来的老夫妇,遇到了因为事业失利而每日长跑的工人,还有每天都在地坛的角落中唱歌的青年。他在这里学会了如何去生活,如何理解生活。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史铁生对于地坛深深的感情,可以想象,但不只是地坛,地坛带给他的人、事、情才是最让他珍惜的。
在《我与地坛》这本书中,其实,不只这一篇,还有其他几篇小说,但是都阐述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我与地坛》读后感400字6
我按照老师的的要求读了我与地坛,让我难忘的是第五章的小女孩,那个美丽但智障的小女孩,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请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像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史铁生说的不对吗?
上帝不可能把把漂亮和智慧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