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读后感
清新的书名,震惊的故事。
本书总共有六章,每章一个人物视角的告白书,用不同的人物视角讲述同一件事情。和《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第五卷颇为相似。
S中学一年二班的班主任,在第二学期最后一节课上,讲述了自己辞职的故事。
数月前,班主任的女儿意外溺死在校游泳池。但是,一个网球和玩偶的出现,让班主任感觉到事情不是那样的简单。她独自进行私下侦查,发现自己的女儿并非死于意外,而是被人谋杀。在侦查的过程中,班主任发现自己的女儿很有可能是被自己的学生杀害的。
在日本,未满十四周岁的孩子受少年法保护,即使警察来了,也没办法让班主任解心头之恨。于是,班主任准备开始她自己的复仇。
她在这节课上,将案件的过程完完整整地讲述了一遍,除了将学生的名字换成字母替代以外。但是学生们又怎么会不知道字母代表的哪几个学生呢?在这节课的结尾,班主任说她希望这两个人知道生命的可贵,了解自己罪孽的深重,背负着负担活下去。但是,班主任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她在两名凶手喝的牛奶里面加了HIV病人的血液。
从法律层面,很难同意这名老师的做法,但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又很难不同意这名老师的做法。自己唯一的女儿被害,却因为两名凶手都未满十四周岁而无法入刑,这心中的苦恨又该如何消散?
在班主任辞职离开后,班级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名凶手在春假结束后一直没有回归校园,另一名凶手虽然回归了校园,却开始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挤、欺侮,直到他开始用HIV恐吓其他学生为止。
那名一直未返校的学生,精神出现了问题,认为自己是僵尸,要把HIV传播出去,要进监狱。当他的母亲发现凶杀案的真相并不是最开始了解到的意外那样,依然包容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儿子是被老师、同学胁迫的,才把被害人扔进泳池中溺死的。直到她再三确认,现在在她面前的儿子已经失去了人性,变成坦然自若的杀人犯,认定自己的教育失败了,想要带儿子远离这个城市。儿子却认定母亲要杀他,在自己精神失常的状态下,把母亲给杀害了。
每章读完,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用网友一句话来评价:好看的不寒而栗。每个人内心都有阴暗面!每个人都有化身魔鬼的可能!
从事教育半年多了,越来越能感受到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之大,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纯洁的,每天耳濡目染地从父母那里接收不同的信息,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孩子的三观,等到孩子长大后,又有多少家长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对孩子大打出手的。家长们有反省吗?孩子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有多少自己身上的影子?又有多少和曾经的自己相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