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19-05-08 07:13:11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两天时间看完《追风筝的人》,令人心安的是,最终阿米尔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带他远离战火弥漫的喀布尔,远离索拉博惧怕的恤孤院,结束这里的非人生活。感谢阿米尔心中的公主____索拉雅,因为她的理解,她的支持,她请求移民局舅舅的帮忙,她和阿米尔一样迫切要和索拉博生活在一起,所有这些的努力源于她本就是个优雅、善良的女人,阿米尔的好妻子。感谢真主!如果真有的话。
阿米尔在营救索拉博的过程中,经受身体被摧残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也正是这次的体无完肤给他的内心带来的却是从未有过的快乐。在阿塞夫的拳打脚踢中,在那暴风骤雨般的铁拳头下,他想到的是:自己当年因为那可怜的自尊,可怕的嫉妒心作祟,懦弱中眼睁睁地看着哈桑被阿塞夫凌辱的场面,也正是因为儿时那一次选择的逃离,让他背上一辈子的精神枷锁!所以,面对阿塞夫歇斯底里的狂揍,他选择的是不还手,他要用这丧心病狂的折磨来医治自己的心病,痛得越深,伤得越重,心病痊愈得越快。阿米尔从自己此刻的伤痛中体会哈桑那颗纯洁、忠诚的心,那颗令自己感到气急败坏的真心。在阿米尔的心中,哈桑纯洁得该死,跟他在一起,阿米尔永远觉得自己是个骗子,尤其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感动读者,却也像魔咒一样,一直以来折磨着阿米尔,他那种对自己主人的忠诚是阿米尔挥之不去的痛。
哈桑对阿米尔的情意干净得不含任何杂质,他把阿米尔少爷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尽管他们身份悬殊。他____哈桑,是阿米尔父亲仆人阿里的儿子,宗教中最弱的什叶派,阿富汗国最低贱的哈扎拉人。而阿米尔永远属于地位尊贵的普什图人,在阿米尔心里,就像阿塞夫所说的那样,阿米尔只是把哈桑当作自己无聊时的玩伴而已,讽刺的是这个玩伴随时懂得自己所需,他能填补自己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的赏识,这一度令他无比宽心。尽管哈桑把阿米尔少爷当作尊贵的主人用全部真心侍奉,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像阿塞夫说的那样:哈桑永远不配做阿米尔的朋友,他的父亲应该跪在阿米尔面前,用他的睫毛扫去阿米尔靴子上的灰尘。总之,阿米尔与哈桑之间无法跨越历史、宗教、信仰这道鸿沟,他们的友情注定没有前景。
既然无法从内心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为什么在他一次次遭受猜忌、迫害的劫数时,自己又是那么在乎呢?尽管这种在乎仅仅停留在心里,没有付诸行动。这就是作者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外在环境是客观原因所致,骨子里阿米尔是有良知的人,要不然怎么会在书的下半部分花那么多笔墨,描写逃离到美国的阿米尔离开爱妻,远离自己那美丽、舒适的家,千里迢迢重返战火不断的阿富汗,一切只是因为时空的距离不能令他将痛苦遗忘,所以小说从第十六章一直到结尾都是在描写阿米尔的自我救赎。“重返喀布尔,犹如去拜访一个多年未遇的老朋友,发现他潦倒凄戚,无家可归,身无分文。”但他,还是来了,因为这片土地上有个叫哈桑的人。
像作者所言: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阿米尔的父亲,一个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商人,他只尊重合乎人情味的规则,反之他会拒绝。他尽自己所能接济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穷苦人,让他们因为自己的慷慨布施改善生活,他出资建立恤孤院,毫无建筑经验的他亲自设计施工图,耗时三年完成,给因为战乱而流浪街头的阿富汗儿童一个家,书中有句这样的话“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没有童年。”也难怪,多年以后,恤孤院的的负责人察曼先生,没有选择抛弃那些战乱中留下的孤儿,远飞到自己在巴基斯坦和伊朗的亲人那里,一直坚守在恤孤院,将毕生积蓄投入到恤孤院中,这也是阿米尔父亲的精神传承。然,这个受人尊重的“飓风男人”是因为弥补自己的罪过,积善行德、扶危济困。在他的心里,阿米尔是夺走自己那引以为荣的当大学教授的妻子的盗贼,他继承了自己尊贵的身份,但是他胆小、懦弱,不像个男人。而哈桑_____多年以后被自己好友拉辛汗告知阿米尔的事实: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继承了阿米尔父亲的勇敢强壮,正直和无私的品质。哈桑的身上流淌着来自他母亲哈扎拉人的血,他的出生又是那么的不光彩,所以,作为一个父亲,他只能隐忍,默默地关心他,带他和阿米尔一起出去玩,请名医治疗他的兔唇,直至最后当阿里说要带儿子哈桑离开他的时候,这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伤心欲绝,痛哭流涕,恳求哈里不要离开。
阿米尔的父亲赋予哈桑的是精神性的父爱,他用这些努力给自己赎罪。那么阿米尔呢?他回阿富汗也是救赎,他要救的是自己失去的人格和逃避良心上的谴责。阿米尔儿时的那次追风筝比赛,因为有了哈桑编的那个故事,缓解了自己赛前的压力,因为哈桑为了帮自己拿回蓝风筝选择被阿塞夫凌辱,所以最终的阿米尔赢得了比赛,第一次成为父亲的骄傲,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也正是因为哈桑的隐忍和善良,因为阿米尔的的自私自利、妒忌成性,哈桑受尽折磨,短暂的人生以悲剧收场。阿米尔的内心经历一次次煎熬,成年后,这种良心的谴责不但没有削减,反而越来越强烈,就像作者书中所描述的: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动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为搬开心中的那块石头,让自己的余生能解脱,阿米尔付出了险些失去生命的惨痛代价,为自己赎罪,所以,上帝原谅了他,帮他完成了一次艰难的心灵救赎。
人在不同时期,或多或少都会有过像阿米尔一样渴望得到爸爸的专宠,或许还有事业的成功,工作的肯定,众人的焦点。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为此奔跑,一路向前,为了得到,我们也许有过放弃、隐忍,甚至有恶言相向,但回过头来,不经意间会发现,走过的是风景,迈不出的是经历。
整本书充满着命运轮回的情节,看完以后,会发现小说原来是在为人格的追回而奔走,追风筝的人,追的其实就是迷失的人格!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哈桑,保护好他,你就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