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红楼梦文学赏析200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0-05-08 06:45:2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第1篇】

  【作品评介】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一、作品的主题。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炫i楼梦》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和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历史,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它是政治小说,隐喻的是康熙朝政;有人说这是作者的自叙传……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多重性,多主题,已成为偽:楼梦》的一大特征。

  《红楼梦》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对人性摧残的血泪控诉。如对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性的摧残,书中还 用曲折手法表现这一主题,如万艳同杯(悲)酒、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哭)茶、贾代化(带话〉、贾宝玉〈假宝玉〉、秦钟情种八贾语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等等都是暗点书中某些含义。更有诗、词、灯迷、酒令、骨牌等皆用隐语。万艳同悲、千红一哭、原应叹息是非常明显的有关该书人性被摧残的主题的揭示。

  二、《红楼梦》的结构。《红楼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了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着生活全景式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曹雪芹的创作原则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红楼梦》以“以假寓真”为结构,全书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人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後i楼梦》结构程纵向发展的线索有多条。一条主线: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四条副线:贾元妃与贾府的联系,僧、道与贾府的联系,贾雨村与贾府的联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些结构线索的设置,不是单一的结构艺术的表现,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不是个体的偶然的,而是带有一般的历史必然性的。这一悲剧,是民主与专制、叛逆与卫道思想对峙,而进步思想与美好情愫被毁灭的结果;这一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的森罗万象,也表现在它的人物塑造上,这是《红楼梦》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它代表了《红楼梦》的最高艺术成就。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妃子、王爷、兵丁、老爷、太太、小姐、丫环、小厮、仆人、村女、村妪、伶人、尼姑、道士……显示了纷繁丰富的封建社会的人生图景。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著名的人物,有反封建的叛逆青年贾宝玉,敢于反 抗 封建淫威、宁死不屈的婢女晴雯、鸳鸯,刚烈的尤三姐,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外慈内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贾政、道貌岸然的贾赦,还 有贾母、探春、袭人、尤二姐、刘姥姥以及贾琏、焦大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

  贾宝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丰富复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在宝玉未出场前,借贾雨村之口说:贾宝玉是一个“时代的怪胎”。大家都知道,贾宝玉“周旋在姐妹中间及侍儿之间”。贾政说他是个“酒色之徒”,贾敏所知道的宝玉“顽劣异常,内帏厮混”,警幻仙子和贾雨村对他的评价稍稍脱俗,前者说他是“闺阁良友”,后者说他是“情痴情种”“逸士高人”。贾宝玉是反封建的叛逆者,也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的痴情表现在对恋人、友人、亲人及对万事万物的博爱上,宝玉最后的遁世,表现的是他最珍爱的东西被彻底摧毁、理想彻底幻灭所带来的剧痛过后的最终平静。

  《红楼梦》塑造的人物还 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人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做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这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病弱的林黛玉,貌若西子,多疑刻薄,清高孤傲,任情任性,弄得人心相背;康健的薛宝钗,冠艳群芳,知情达理,宽容随和,稳重和平,深得上下欢迎。林黛玉多情无邪,率真单纯,薛宝钗理智藏奸,心有城府。这两个形象一经出世,便交替沉浮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和社会形态的变幻中。

  《红楼梦》还 善于通过对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从任何细节描写中,都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凤姐总是那么奸诈泼辣,黛玉总是那么伤感而又尖刻,宝钗则是表面上庄重平和而处处可见城府很深。这些不同的性格都是由于人物各自的不同出身、不同教养、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思想所造成的。因此,不同性格的人物,往往都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力量。

  《红楼梦》还 通过大事件、大场面,把人物安置在生活冲突的漩涡里,用人物自己的言行,鲜明突出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抄检大观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封建统治势力向它的反抗者进行的一次集中的大镇压,通过这个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更广阔更深刻的意义上,成功地刻画了许多人物。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的王夫人,指使和筹划了这次大抄检。凤姐装作很冷漠的旁观态度,玩弄着两面三刀的伎俩。王善保家的表现出一副丑恶的封建奴才相,一心想往上爬,只图讨主子欢心,公报私仇,折磨丫环。随着抄检,我们看到了园子里众多人物的不同表现:甘心投靠封建统治阶级的袭人懂得这次抄检于她有利,毫不介意地接受了检查;晴雯则相反,坚决抗拒;紫鹃冷静平和,但显然带着很大的反感;因是庶出而要特别维护自己尊严的探春则满腔怒气;惜春胆小怕事,只能洁身自好,唯恐连累自己;司棋敢做敢为,坚强自信等等。在这其间无不流露出人物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点。

  总之,《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达到了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红楼梦》问世以后,早在清代其影响已不限于国内,1842年即被部分译成英文。此后各种外文译本陆续出现,有近20个国别语种,几乎遍及全世界。国内外已形成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以致在国外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第2篇】

  《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虚梦一场。

  看罢,心里泛起层层酸意。

  清代的曹雪芹少年时代本是经历着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但时间不长,他的父亲因事受到削职抄家的处分,贾家便走向衰弱。

  男主人贾宝玉是串全书始终的人物,他身在贵族之家,家里期望很高,但他不爱读书,憎恨封建传统思想,厌恶束缚他的家庭,充满叛逆精神,他同时也对女性充满同情。

  女主人公林黛玉原是绛珠仙草,因受顽石露水恩惠,愿用一生的眼泪陪伴他,而这块顽石恰是宝玉,她有极强的自尊心,才华横溢却多愁善感,他们俩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了相恋,但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封建势力所扼杀。

  其实,曹雪芹一生也很无脑,人这一辈子,有很多无奈,记得《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说过,“我要好好活”,是啊,一本子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活”啊,什么都不做怎样“好好活”?什么都是需要代价的,你学习,换来好的工作,你工作,换来生活需要的钱,钱有了,去生活…可是,你觉得完美了吗?钱乃身外之物,功名利禄只是换取钱的手段罢了,如果觉得钱就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生就是一场噩梦,无聊之极的梦,有一些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这倒是允许的,奢华点也是自愿的,但愿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有少数人能看破红尘,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有很多人为《红楼梦》的结局不满,可我却引以为足,若是宝黛结合,那他们最终能否逃过命运的束缚?我想,是不能,即使改变,也是痛苦,甚至比死亡,比出家更痛苦的改变,宝玉的叛逆,不追求名利,但他能做些什么呢?只能出家,看破了红尘,一切都了无烟迹,黛玉的力量如此薄弱,远不如宝钗那样深得人心,也许死才是解脱吧…

  “有过风雨,有过泥泞,也曾狂傲,也曾难耐,却终究走过,人生之路上,携一蓑烟雨,过得,过得,过,便有所得”,自最喜甚之。

  虚也罢,实也罢,一梦而已,惊醒已泪全。

  【第3篇】

  “开天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题记

  莫怨东风当自嗟

  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初进贾府大门的你,给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也难怪宝玉称你为“颦儿”,而小心谨慎,不敢多说一句的你却让我感觉到你内处的那一份寂寥和惆怅,愁绪三更天,香魂一缕散,你最终的结局却让人为你的消逝而流下几滴同情之泪。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你凄惨的爱情故事而悲痛,可谁又能了解到你心中的那一份坚强?林黛玉,木石前盟始终在你的心中永存,所留给你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遗憾……

  任是无情也动人

  家财万贯,“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家庭并没有让你养成挥霍的坏习惯,相反,你的为人处世,聪颖多智,让我不得不佩服你的头脑,你就像那枝签上的牡丹一样,在大观园这个快乐的世界里做你的花王。可是,封建制度的婚姻让你寒心不已,人称宝二奶奶的你,心中却总是萦绕着那一份不甘,或许只有你一厢情愿地相信“金玉良缘”的传说,纵然当你苦苦追寻的婚姻成真时,却还是落得个独守闺房的下场,宿命,总是不能被篡改,宝钗,无论怎样,你还只是傲人的牡丹。

  无故寻愁觅恨

  一出生就口衔通灵宝玉的你,作为大观园里的主角,贾家的继承人,本应该是享尽荣华富贵,但是骨子里那一份对女儿的喜爱,让你勇敢地去作反抗,一句“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道出了你对重男轻女思想的抨击,“什么金玉良缘,我只认木石前盟:更说出了你对那一份前世早已注定好的爱追求,谁说你“腹内原来草莽”,当你迂腐的父亲要你作诗时,你出口成章,引得众人一片赞赏,你会为了一个人而神志不清,会为了那一份苦苦追求却终究没有到手的爱情而愤然出家,贾宝玉,你用血泪写成的《芙蓉女儿诔》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你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现实的不满却让我敬佩!

  竹篱茅舍自甘心

  相夫教子,恪守妇道本是你嫁到贾府来的唯一准则,可惜天违人愿,青春丧偶,白头到老的协定早已化作空谈,你曾经心如死灰,但是你从未放弃一个目标--将儿子培养成才,上天再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开一扇窗,儿子贾兰终于不负重托,金榜题名,对于丈夫的思念,你却将它化作一股股动力,作为你永不放弃的力量的源泉,李纨,再休提绣帐鸳衾,只留下镜里恩情。 你成为了千古佳谈。

  ……

  合上那一卷纷繁复杂的红楼史,树倒猢狲散的下场让一个繁极一时的家族土崩瓦解,窗外的雨还在密密的斜织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第4篇】

  金陵十二钗尽是红颜薄命,合上书页,只留一声轻轻的叹息。探春的面容,探春的言行,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

  探春的首次出场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描写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脸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只这一笔就凸显了她与众姊妹的不同,活泼的性格跃然纸上。当宝玉谈到《古今人物通考》时,众姊妹都没有说话,唯有探春笑着打趣宝玉,可见她不似古代女子那般矜持,能大方地和兄弟开玩笑。这是年幼的探春,她那双玲珑慧眼,在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着别样的风姿。

  探春的房间布置也是不一样的,在大观园建成后选住处时,她选择了“秋爽斋”,听这个名字像是男儿的住处,院子里种植着梧桐和芭蕉。若是下雨,便有“雨打芭蕉”之优美的意境,或是像李清照所写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探春喜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由此可见,探春是十分大气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中间没有隔断”在现代装修中也很常见。而她的摆设都是些大物件,笔墨纸砚与墙上所挂的书画使秋爽斋增添了书卷气息,显现出主人的才学与素养。而宝玉的“怡红院”,刘姥姥有一次喝醉酒误入,觉得里面金碧辉煌,还以为走到了那个小姐的绣房。从房间的布置中,足以窥见人物独特的性格。

  探春应该是姊妹中最活泼的一个。她的才情虽不及宝钗与黛玉,但她爱诗。觉得不一定只有男子才能结诗社,她召集姐妹们办了“海棠诗社”,她的诗句刚正有力,不像是出自女儿之手的那样温婉柔情。如大观园咏菊诗中的《簪菊》与《残菊》。她的雅号是“蕉下客”,符合秋爽斋的布局,又有男儿风范。

  探春的理家才能是不亚于王熙凤的。在第五十五回中,由探春和李纨料理家事,正碰上探春的亲舅舅去世,吴新登家的欺负新主,在问赏银多少时故意听她的意见,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来问我们!”说得那刁奴满面通红。赵姨娘知道赏银只有20两后来问探春,她没有更改先前的决定。可见探春是个公事公办的人。在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写了探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一个“敏”字足以显现作者对其的高度评价,她蠲免小姐们每月二两的头油、脂粉钱,仿照赖大家的花园管理方法,一草一木都获得收益,合理利用,为贾府省下不少钱,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理家能力。就连精明的王熙凤,因为探春比她识字、懂诗书,她认为探春比她更厉害了一层,也要让她五分。

  探春在贾府中有一个别号“玫瑰花”,玫瑰美丽的外表之下,有着尖刻的一面。迎春虽是正室所生,但性格木讷懦弱,经常被一些悍仆欺负。探春虽为庶出,她常常为她的低位而感到烦恼,为亲弟弟贾环和亲生母亲赵姨娘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但她没有陷入烦恼的泥淖之中,而是尽力摆脱她庶出的低位,可见,她是多么坚强的女子。同时,这又是封建制度赋予她的一种功利心,想往上攀登。她认为贾政是她的亲爹,而只有王夫人是她的亲娘,也和宝玉走的更近。这不仅仅是因为赵姨娘与贾环的人品不好,而是他们的地位关系。探春虽有较为先进的思想,可依然没有摆脱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这是时代的悲剧,而探春,只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探春的命运,我认为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好的。依通行本高鹗的续书来看,是远嫁他乡。判词是这样写的:“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在元妃省亲那一回里,要求写谜语,探春所作的谜底就是风筝,这预示了她未来远嫁。她的命运就像风筝,无论她怎样努力,逆风飞行,但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牢牢地栓住了她,命运紧紧地握在别人的手中。这是封建社会里女子的悲剧。

  王熙凤是女曹操,若她是个男儿身,会有别样的作为,正如那句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凤姐是为了一个“利”字,中饱私囊,加速了贾府的衰落。而探春却是真正为了贾府着想,力挽狂澜。若探春生为男子,一定是个公正清明、才华卓越的人。

  关于探春的名字,我觉得是踏探新春的意思,是极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意思。亦可理解为一种叫探春的植物,对风适应性强,竟有些与判词呼应了。周邦彦的一首《瑞龙吟》中写道:“探春尽是,伤离意绪。”虽然宋朝与清朝隔的很远,此“探春”非彼探春,但不妨就这样来理解,他真真道出了我的感受。当我合上书页,眼前仿佛出现了小舟上掩面哭泣的女子,她晶莹的泪滴中包含着无限的深意,有恨,有怨,有无奈,有不甘。落花随水飘零而去,就像她的理想,她的命运。那个曾说自己若是男儿,就出去立一番事业的坚强女子哭了,她最终没有摆脱命运的大手,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伤感此时笼罩了我,唯有轻轻呼唤着那个如此熟悉的名字,探春,探春,踏探新春的探春啊!

  一句话点评:“踏探新春”的解读饱含了作者对这个金陵女子才情的钦佩和对她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也勾起我们心湖的点点涟漪。 

  【第5篇】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每一次阅读都能给自己带来新的体会。这个暑假,我重温了《红楼梦》。

  《红楼梦》的初次阅读是在六年级的时候,当时也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如今读完之后,我终于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个大家族,表面上是多么光鲜亮丽,但谁又能想到这个家族到最后竟然落到如此境地呢?故事最令人绝望的,便是有一个完美的开头,最后却落得个悲惨凄凉,让人不胜唏嘘。贾元春嫁入了皇宫,她的命运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兴衰成败,还要承受着高处不胜寒的辛苦,最后却死于宫廷恶斗。

  林黛玉原先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陪其下人间还他一世的眼泪,转作人世。她极工诗词,所作之诗皆文笔与意趣俱佳,故有“才女”之称。可她却因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最终焚稿断情,含泪而亡。

  有人说过,没有爱的人生是悲哀的。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他们有爱,不也同样悲哀吗?贾宝玉原本与林黛玉相爱,可最后却在贾府家长的有意而为之下与薛宝钗成婚。最后,林黛玉走了,贾宝玉回到青埂峰,剃下三千烦恼丝,遁入佛门,再不理会这红尘。薛宝钗爱而不得,最后也独守空房,抱恨终身。

  而王熙凤呢,《红楼梦》中曾写道她的容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可她为人泼辣、谄上欺下,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十二金钗各个美如仙女下凡、文采绝妙,他们创建了海棠诗社,常常聚在一起,吟诗赏花,无人不羡慕她们。而我也敬佩她们,可她们呢?她们中的每一个人,又有哪一个是完美落幕呢?

  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读完这本书,我不知流了多少泪,不知为他们的结局叹息了多少次,怜红楼,叹红楼,只道红楼催人泪。

  红楼美梦,终是化成了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