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10篇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19-06-26 08:20:20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10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一)————杨璐璐

拿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吸引我的正是这个标题,抱着好奇的心理我利用假期仔细阅读了这本书。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很朴实,全部来自于教室里的故事,没有深奥的空话,没有漂亮的废话,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却是感慨良多。雷夫,一位平凡的教师,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信任与耐心,感悟了热情与责任,读到了钦佩与感动。以下就是我的具体感受:
    1、单纯的信任比害怕的威信更重要。
    书中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缺乏了某样东西——害怕。雷夫和我们大多数教师一样,最开始都认为要给学生下马威,这样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孩子才会听话。记得自己初来常蒿路,学校领导任命我担任班主任,当时心情十分忐忑,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只能向同行请教,他们告诉我,当班主任首先要镇得住学生。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板着一张脸上课,严肃的处理每一件事情。但后来发现这越来越不像我了,感觉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与我自己所想的教学差距也越来越大。后来我开始慢慢思考、慢慢学习,特别当我看了这本书,彻底明白:光镇的住是不行的。一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另外一方面,要和孩子们互相信任。信任可以取代恐惧,信任可以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这样处理问题也变得容易起来,这样大家才会都幸福!
    2、教师的热情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书中还有一点小细节非常打动我,那就是教师对于教学的热情,曾几何时我也认为我对教学是十分有热情的,因为我是真的爱这门职业而不仅仅是被迫的工作。可相比与雷夫,我却远远不够。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课上,一个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眼里噙着泪。为了让这个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实验,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师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太专注,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发觉……我非常感动于事后雷夫老师对于自己所说的话,“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我想如果我们能像雷夫老师那样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师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那么我们也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3、教师原来可以这样好。
本书的第三部分从各个学科入手,用一个一个的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明白: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科,不需要你自己的艺术天分有多强,但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记得雷夫说:“我这个老师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是啊,时间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在读完《加加看》这一章节后,我的感触是很多的,因为我也是一名数学教师,一直认为数学是严谨的,但似乎也是单调无味的,一直在思考上课过程中怎样才能让数学变得有趣味呢?这么长的时间以来它成了我最痛的伤。但是雷夫老师却做到了,他的学生们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会学数学,从不会把学习数学作为是一种负担,而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这与雷夫老师精心投入设计每一个教学知识点,每一节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他在教学中设计一个个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学习专家们有效的方法,与孩子们一起设计考题以及探讨考试技巧,使得他的数学教学和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始终在轻松、愉快、高效的氛围中完成。一直想他是怎么做到的?我不是也很努力了吗?时间基本上就花在了教学上啊!可和他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他基本上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时间: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他的这种无偿行为无不让人为之感动与钦佩。这让我明白:“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
    总之,这本书需要我们细心研读,慢慢消化;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总结。这样我们也可以做得这样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一个注定不一样的教室!一个孩子们将来心中向往的地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二)————刘建昆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内乡县四小的大门口,它高高的竖在教学楼上,非常醒目。 当时就觉得这是一句口号,是让外人看的一句空话。学海无涯苦作舟,孩子怎么会真正的爱学习, 但我看完《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的心里为之一震。美国教师雷夫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他让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雷夫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学习他让教室里没有害怕。学习他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作为家长,我觉得应该学习他陪伴孩子读书,陪伴孩子走天下。
教室里没有害怕,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因为我们自己都害怕。害怕自己的课不好,害怕写字抽测时成绩不好,害怕节目排练的不够精彩,害怕考试成绩不够好。。。。。。。老师心里紧张、害怕,导致学生也害怕,害怕听课不认真老师批评,害怕字写不好受老师的训。害怕成绩不好同学嘲笑,家长生气。教室里没有害怕,我也非常向往。当时看完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在教室里不再厉声呵斥学生,耐心教导他们,真诚的鼓励孩子。但没过两天,个别学生就开始上课窃窃私语,下课追逐打闹。教室里没有害怕,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怎么办?还是先严肃起来吧。但我绝对不会像雷夫的同事那样,孩子做错事时羞辱孩子。
第五十八号的教室里没有害怕,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有的不但是信任,有不但是言必信行必果,还有雷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早出晚归,精力和财力的付出,以及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创新。正是因为这些,孩子们不再害怕,还知道用心学习。他真正把教育当成了事业,并为此付出了所有的精力。孩子们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他们怎会害怕?
“教书教的不知头发着了火”是雷夫老师亲历的一件教室事故,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他带领班上学生做化学实验,大家都准备好了,却有一个学生因为酒精灯老点不着,没法完成准备,为了帮助这个学生把灯芯太短的酒精灯修理好,他把头挨得很近,去观察时明时灭的酒精灯,连自己的头发着了火却不知道,学生看见他头发直冒白烟,大声惊呼他才知道。雷夫老师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尽职的老师往往为了学生的权益忘记了自己,同时也用这个故事期许天下的教师:教育是无悔的奉献!
    雷夫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最为感动。他每天为都要早出晚归,路上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会免费为学生补习功课,带他们旅游。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的,这份付出完全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对于基础薄弱、上课不听讲、作业拖拉、爱撒谎的孩子,雷夫老师同样充满爱,他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雷夫老师,我的榜样。我可能一辈子也做不了你那样。但还是希望离你进一步,再进一步。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三)————李梅

端一杯清茶,细细品读雷夫老师的《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本月我跟随叙事者阅读的是其中的第二部《点燃孩子的热情》。随着雷夫老师的描述,我不知不觉走进了第五十六号教室,听雷夫老师讲他的教育故事,与他的学生一块观看了一场棒球赛。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雷夫老师的教育故事竟是如此的熟悉,好像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有些教育问题我在教育教学中也曾遇到过,也曾彷徨、困惑过。在阅读《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印证了一个想法,中外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一样的,不因国家、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育人。虽然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学生们在恶劣的环境下(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取得了骄人的教学成绩——全美标准化测试(AST)前5%,有许多学生长大后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明校就读,但这并不是雷夫老师的唯一目标。雷夫老师更大的成就是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健康、快乐、豁达、积极进取的人。他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培养学生的人格,其中提出的“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谦逊有礼而且诚实善良。学生们进入名校就读后,还经常返回第56号教室捐款、做义工。可能还有很多学生不能够上名校,而是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雷夫老师喜欢引用马丁.路德.金的一首无名小诗来教育学生。“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教育智慧可以学习借鉴。雷夫老师把他的教育智慧,装进了学生的书包。“如何管理时间、专注、远离电视、不自私、谦逊、喜欢阅读、为自己制定高标准等”,这些教育智慧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是完全可以学习借鉴的,不会因国家、民族的不同而水土不服。随便选取一个,加以说明:美国的孩子会沉迷电视,我们的孩子呢?我想大家都清楚,我们现在的孩子不仅沉迷电视,还沉迷网络,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已有不少深受其害或正受其害。电视、电脑、手机等已在不知不觉中侵蚀学生的身体与大脑,美国如此,在我们国家亦是如此,甚至更严重。那么雷夫老师的方法管用么?大家可以试一试雷夫老师的如下建议:
    设定孩子观看的时间限制。
    平日的晚上,即使家庭作业已完成,也不可以看电视。
    坚持原则。不要改变规则。电视上没有什么事会重要到足以让你改变家里的规定。
    预先设定观看电视的时间表。不要让孩子随意地观看与搜索频道。
    卧房里不要有电视、录放机与计算机游戏。
    电视是最好的家庭活动方式。一起观看有价值的节目,节目结束时一起讨论。鼓励孩子针对他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提出问题,下结论并做评估。
    雷夫老师虽然是针对孩子看电视提出的建议,我想对孩子远离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亦会起到相同的效果。
    我这里只是选取了远离电视一例,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还蕴含着很多很多教育智慧。大家只要认真阅读,用心走进第56号教室,我想都会有所收获。
    爱与责任都是教育的根基。在赛后秀扔海星中,一个男人站在海边,身边围绕着几千只被海浪冲上岸的海星,全都干燥脱水了。这人捡起海星,一个一个地扔回大海。可能有人会质疑他救不了几个海星,但是“我能救活这一个。”男人如是回答。这何尝又不像我们的教育,一个教师的能力和影响是有限的,不可能教育影响所有的孩子,但只要有爱和责任心,就会对身边的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哪怕只是能帮助一个孩子或对某个孩子产生一点点积极的影响,都需要我们教师全力以赴,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一场棒球赛结束了,但第56好教室的教育故事远远没有结束,他从遥远的美国传到了中国,并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奇迹。教育是没有国界的,我想美国教师能做到的,我们中国教师也能做到,何况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并不比第56号教室的教育环境差,你说呢?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四)————刘显淼

 雷夫埃斯奎斯,一个平凡的教师讲述着一个不平凡故事。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第56号教室的孩子是幸福的,作为雷夫埃斯奎斯的学生,他们得到了特别宽松、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读完本书,感想颇多,以下简述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为奉献而感动
  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埃斯奎斯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这位令人敬佩的美国教师,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
  雷夫老师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美国和我们的国情不同,他们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而我们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然而通过雷夫的介绍,在大洋彼岸的学校里的一切和我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有和我们一样的学生——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没有所谓的成绩可言,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不会进步。老师们急功近利的心理态度——早年的时候,我也曾计划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们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我才是老大。有些同事也采取相同的做法,我们曾共享使孩子们守规矩的“成功”果实。看到其他班级吵闹失控,我们愚蠢地恭贺彼此的教室有多安静、孩子们多守秩序、每日课程进行得多么顺利。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期盼——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讨论考试结果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白“行动”和“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当全国的注意力都聚焦到测验上时,我们往往会在孩子身上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不但让孩子们过着悲惨的生活,也降低了他们做出最佳表现的机会。不计其数的各级政府教学测验——标准化测验已经成为本校的梦魇。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地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
  还有不切实际指手划脚的教育行政人员,乏味而占据大量时间的教学会议等等,一切都与我们如此雷同。雷夫老师对于这个也像我们中国老师一样很不认可,但是他没有一味对抗,也没有一味顺从。他在教学上另辟蹊径,别人为了应试而教学,他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为了学生终生学习受用的能力而教学。
  二、为信任而欢呼
  雷夫老师倡导鼓励机制,带着一颗无比慈爱的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论我们是多么地负责任,而是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雷夫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实践的。比如在艺术课上引导孩子完成线绳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雷夫答应帮孩子们放大所需图案的尺寸并在星期一兑现了承诺,这样雷夫与孩子们之间的信任就更加稳固了。信任,是成就奇迹的第一要素,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我们的老师说到就能做到,我们也需要说到做到才行,可见信任的魅力。
  三、身教重于言教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也是雷夫老师的重要教育理念。雷夫主张“身教重于言教”,这也是他从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真理。雷夫相信“你就是榜样。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需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如果你是一个经常迟到的老师,怎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如果你是一个沉溺于网络的老师,你怎能要求学生远离网络,戒除网瘾?
  一切不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防止满地长满荒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并让庄稼长势喜人,势不可挡。教育不是揠苗助长式的“伤仲永”教育,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种好的庄稼,必然喜获丰收。
  四、为教学寻方法
  雷夫老师把一批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他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教师是因为他不断地为教学寻方法,教出了优秀的学生。书中提到的“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好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没有语文那种诗意、气魄、伤感、欢乐,也没有音体美的愉悦、宁静、伤感。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呢?雷夫的观点就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他没有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练习,而是尽力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畏难心理,让孩子喜欢数学。
  56号教室20多年来一直有一项让人羡慕又紧跟潮流的课堂活动就是看电影。与很多人给学生看电影是为了填补时间的空白不同,雷夫给学生看电影是为了学习,让他们从中学习历史、艺术乃至人格,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这是多么伟大又实用的教育方式。在雷夫那里,电影是一项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他甚至还把《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样的老电影作为为学生塑造人格的优秀教材。“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是《杀》中的一句台词,雷夫老师是仁慈而有感染力的,孩子会从这影像世界的点点滴滴中学会仁慈、宽容、团结甚至更多。
  当然,56号教室除了电影,还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孩子们可以自己创作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甚至还可以自己排莎剧,通过这些方式学习语言,理解文学,寓教于乐,值得借鉴。
  雷夫是神奇的人,第56号教室是奇迹诞生的地方,只要我们努力以“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我们也能创造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五)————余世杰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内乡县四小的大门口,它高高的竖在教学楼上,非常醒目。 当时就觉得这是一句口号,是让外人看的一句空话。学海无涯苦作舟,孩子怎么会真正的爱学习, 但我看完《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的心里为之一震。美国教师雷夫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他让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雷夫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学习他让教室里没有害怕。学习他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作为家长,我觉得应该学习他陪伴孩子读书,陪伴孩子走天下。
教室里没有害怕,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因为我们自己都害怕。害怕自己的课不好,害怕写字抽测时成绩不好,害怕节目排练的不够精彩,害怕考试成绩不够好。。。。。。。老师心里紧张、害怕,导致学生也害怕,害怕听课不认真老师批评,害怕字写不好受老师的训。害怕成绩不好同学嘲笑,家长生气。教室里没有害怕,我也非常向往。当时看完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在教室里不再厉声呵斥学生,耐心教导他们,真诚的鼓励孩子。但没过两天,个别学生就开始上课窃窃私语,下课追逐打闹。教室里没有害怕,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怎么办?还是先严肃起来吧。但我绝对不会像雷夫的同事那样,孩子做错事时羞辱孩子。
第五十八号的教室里没有害怕,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有的不但是信任,有不但是言必信行必果,还有雷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早出晚归,精力和财力的付出,以及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创新。正是因为这些,孩子们不再害怕,还知道用心学习。他真正把教育当成了事业,并为此付出了所有的精力。孩子们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他们怎会害怕?
“教书教的不知头发着了火”是雷夫老师亲历的一件教室事故,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他带领班上学生做化学实验,大家都准备好了,却有一个学生因为酒精灯老点不着,没法完成准备,为了帮助这个学生把灯芯太短的酒精灯修理好,他把头挨得很近,去观察时明时灭的酒精灯,连自己的头发着了火却不知道,学生看见他头发直冒白烟,大声惊呼他才知道。雷夫老师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尽职的老师往往为了学生的权益忘记了自己,同时也用这个故事期许天下的教师:教育是无悔的奉献!
    雷夫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最为感动。他每天为都要早出晚归,路上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会免费为学生补习功课,带他们旅游。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的,这份付出完全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对于基础薄弱、上课不听讲、作业拖拉、爱撒谎的孩子,雷夫老师同样充满爱,他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雷夫老师,我的榜样。我可能一辈子也做不了你那样。但还是希望离你进一步,再进一步。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六)————应素珍

“数以万计的教师都在努力的另辟蹊径,我亦如此。”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开头的一句话吸引了我。就在洛杉矶的中心,一间又小又破的被称作56号的教室里,雷夫是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以快乐的身边事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的周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和接收这些信息。在这种正向的指导下,雷夫老师把一批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
  雷夫,就是这样一个即使无人督促、频繁应试、环境颓丧的状况下依旧对教育怀有热诚,对学生怀有爱心,为信仰不懈努力的人。看着他书中所描述的点点滴滴,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感到有些惭愧。在此,借雷夫老师的观点,说说自己的教育理想。
  我认为自己从事“真正的”教育时间短暂,我也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在“努力的另辟蹊径”。每一个班,每一批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尽管经验丰富也需要不断的改良,不断的“另辟蹊径”。然而,却没得到更多改善。
  看点一:
  雷夫老师就如同一般老师一样时也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去教学孩子。例如:用高压的方式,让孩子惧怕而遵守规定。然而他的心里一直认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他会与学生分享柯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要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56号教室是学生的避风港,雷夫老师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礼物。学生们可以尽情享受莎士比亚、经济学与摇滚乐班上独有的经济制度等。他让孩子们了解团队合作、语言的力量,以及正确处理金钱的态度。对这些孩子来说,他就像是一位心灵导师教。导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看点二:
  正像雷夫说的,年轻的时候,他面对学生的错误,也曾发怒、沮丧,我现在也处于这种状态,但是“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处理”这句话,给我已警醒,有时就是为学生的突发状况而生气,耽误了正常的教学,现在想想确实很不值得,也许换一种角度和心情来对待,就不会这样。教师这份工作,真的是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进而有所提高。
  书中11页,雷夫与学生丽莎的对话,就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自己曾经处理类似事件的影子。“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而那时的我,因为学生不带作业,而采取一些和这件事情无关的惩罚方法,错失了使事情向好处发展的机会。
  从中让我看到自己曾经教育孩子的影子,而这位“大鼻子”雷老师,也实在是个好榜样,我们都值得向他学习。
  看点三:
  “每天浪费2-3分钟,一个学期就会浪费200-300分钟,是五、六个小时!”
  这是对于我最有警戒作用的一句话!我比较拖沓,进了教室总会为些琐事浪费一、两分钟,自认为没有什么。可是,现在课后的时间全面归还给学生了,这就要求课堂效率必须得到提高!决不能再每天浪费2分钟啦!积少成多啊!多谢雷夫老师给我的“当头棒喝”!
  书,虽已读完;收获,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我也犹如雷夫老师的学生那样,深深地迷恋在这理想的“教育国度”之中了。
  真心希望“成功无捷径!”成为每个老师的座右铭,成为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坚定的信念,期待老师们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七)————刘显淼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教师们中间影响很大,前不久学校给每人发了一本,假期里只好任务性的拿出书来翻看一番,这一翻不大紧,却奇迹般地的喜欢上了这本书,喜欢上了雷夫这一名被传颂的神奇人物。细细品读了一部分,就能感受到他的爱心、信心、能力和智慧,他的确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教育楷模!下面仅就读的片段和感受与大家分享,望大家共勉!
  第56号教室位于洛杉矶中心,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但是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全国测试中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道德、信念的培养。他把贫民窟的教室变成了快乐学习的天堂,在那里,“人的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谦逊得以发扬,而且大家无条件地互相支持”,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我想学生的出色是因为教师的出色。从雷夫老师身上,可以看到哪些闪光之处?反观自己,我应该为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而奋斗?
  一、用信仰坚持教育的热情
  就像雷夫老师自己所说,他不是超人,与一般老师一样,他会失败,会痛苦甚至也曾疲倦、迷茫过。但是“教室的火”点燃了他的激情和信心,他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是的,从那时起,雷夫老师找到了真正可以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业,并且他正是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
  雷夫老师是有理想的。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为人之道,鼓励孩子追寻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理想背后就是朴素的教育真谛——为了学生的发展。于是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抱有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雷夫老师是有激情的。他已经用了25年时间并且还要继续坚守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他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在孩子们身上,用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给他们带去宝贵的东西。如果没有最单纯的教育热忱,我想没有人会如此执着、安分和踏实。而雷夫的这些都没有因时间和声誉而改变。
  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 想到自己, 近来的教学很苦,为调皮不听话的孩子感到束手无策,怕达不到教学指标而不敢怠慢,匆匆的忙碌中我似乎没有清晰的教育理想可言。但是同样在各种考试压力下,雷夫老师却能在一间狭小的教室创造无限的可能,他奉献,他坚持,他热情,感谢他,他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也愿意拿出年轻人的激情去拥抱未来,用更多努力去战胜困难,用继续奋斗去取代苦恼。
  “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我愿真能如此。反观06—07学年度下乡支教的一年中,虽偶有惊喜,但更多的是牢骚和不满,好不容易结束了一年的支教活动,却无甚收获。如果能早一天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果能早一天结识雷夫这一传奇式的人物,我想我会在我一年的支教中拥有满满的收获!
  二、用爱心建筑心灵之家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20多年来,56号教室6点半就敞开了门”,雷夫老师写到,“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迎接我的是一群热切等待学习的学生。他们自愿早到,和我一起用这一小时来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并不特别有创造力,所以只能尽我所能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是什么让孩子如此自愿积极来学习,又是什么让雷夫舍弃休息,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就连寒暑假也几乎天天陪着他们学习?是爱吧。第56号教室就是一个充满爱的最温暖的家。
  这里有爱有信任而没有“害怕”。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雷夫就这么做,他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许多点点滴滴都建立在爱和信任的基础上,他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美丽的天使。雷夫心里装的是学生,以身作则,公平、讲道理,有耐心和恒心,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讲求纪律,处罚合乎逻辑,成为孩子的榜样。因此他们的班级氛围快乐轻松,学生很沉静、文明有礼。
  还有我觉得雷夫老师把“道德发展六阶段”导入班级来教育孩子,也可以说是一种“爱”的教育。他爱孩子,用“六阶段”来引导学生人格、品质的成长。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许给予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别人。雷夫要让孩子知道人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的,他相信还可以做得更好。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但是雷夫要在教导孩子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因为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希望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去培养自己,达到一定高度的生命境界。
  其实,我心中也是有爱和信任的。可是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觉得我们教室的纪律和学习还大多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因为面对信任之后学生的不自觉和不理解,面对给予宽容之后涌现出的种种问题,我除了生气之外,也选择了“严肃”和“恐惧”来镇压学生。我本不想这样,可是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只能如此了!
  三、用智慧促进孩子的进步
  说雷夫老师智慧,首先是因为他把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作为首要任务。他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通过文学,孩子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他把孩子带到将知识、热忱和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图书馆,挑选合适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正面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办读书会等。在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很多青少年青睐电视、电影、网络里的世界,难得有沉下心来品读经典,滋养心灵。雷夫老师不忘引导他的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世界,改变观念,改善气质。这一智慧之举我们都知道,却很难真正做好。
  另外他总是能够找到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无论是数学、作文还是音乐、体育,他都能够做到“教室里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学生的心”。 他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做自然实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看电影学历史,将经济学运用到班级管理,学习摇滚等器乐演奏,以及利用一年的时间来排练莎剧,利用假期来去旅游来学习地理与历史知识等等。这样的学习是多么惬意和多姿多彩!雷夫老师的学生是最幸福的孩子!
  我在想,自己能否也做个智慧的老师,给孩子们的学习带去更多快乐,让他们自觉爱上语文,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收获满足的喜悦,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品读中,在雷夫精神的感召下,我将不懈努力奋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八)————刘显淼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教师们中间影响很大,前不久学校给每人发了一本,要求人人必看,说实在的,对这种强制性的任务我是没有太大兴趣的,假期里只好任务性的拿出书来翻看一番,这一翻不大紧,却奇迹般地的喜欢上了这本书,喜欢上了雷夫这一名被传颂的神奇人物。细细品读了一部分,就能感受到他的爱心、信心、能力和智慧,他的确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教育楷模!下面仅就读的片段和感受与大家分享,望大家共勉!
  第56号教室位于洛杉矶中心,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但是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全国测试中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道德、信念的培养。他把贫民窟的教室变成了快乐学习的天堂,在那里,“人的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谦逊得以发扬,而且大家无条件地互相支持”,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我想学生的出色是因为教师的出色。从雷夫老师身上,可以看到哪些闪光之处?反观自己,我应该为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而奋斗?
  一、用信仰坚持教育的热情
  就像雷夫老师自己所说,他不是超人,与一般老师一样,他会失败,会痛苦甚至也曾疲倦、迷茫过。但是“教室的火”点燃了他的激情和信心,他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是的,从那时起,雷夫老师找到了真正可以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业,并且他正是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
  雷夫老师是有理想的。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为人之道,鼓励孩子追寻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理想背后就是朴素的教育真谛——为了学生的发展。于是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抱有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雷夫老师是有激情的。他已经用了25年时间并且还要继续坚守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他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在孩子们身上,用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给他们带去宝贵的东西。如果没有最单纯的教育热忱,我想没有人会如此执着、安分和踏实。而雷夫的这些都没有因时间和声誉而改变。
  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 想到自己, 近来的教学很苦,为调皮不听话的孩子感到束手无策,怕达不到教学指标而不敢怠慢,匆匆的忙碌中我似乎没有清晰的教育理想可言。但是同样在各种考试压力下,雷夫老师却能在一间狭小的教室创造无限的可能,他奉献,他坚持,他热情,感谢他,他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也愿意拿出年轻人的激情去拥抱未来,用更多努力去战胜困难,用继续奋斗去取代苦恼。
  “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我愿真能如此。反观06—07学年度下乡支教的一年中,虽偶有惊喜,但更多的是牢骚和不满,好不容易结束了一年的支教活动,却无甚收获。如果能早一天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果能早一天结识雷夫这一传奇式的人物,我想我会在我一年的支教中拥有满满的收获!
  二、用爱心建筑心灵之家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20多年来,56号教室6点半就敞开了门”,雷夫老师写到,“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迎接我的是一群热切等待学习的学生。他们自愿早到,和我一起用这一小时来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并不特别有创造力,所以只能尽我所能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是什么让孩子如此自愿积极来学习,又是什么让雷夫舍弃休息,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就连寒暑假也几乎天天陪着他们学习?是爱吧。第56号教室就是一个充满爱的最温暖的家。
  这里有爱有信任而没有“害怕”。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雷夫就这么做,他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许多点点滴滴都建立在爱和信任的基础上,他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美丽的天使。雷夫心里装的是学生,以身作则,公平、讲道理,有耐心和恒心,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讲求纪律,处罚合乎逻辑,成为孩子的榜样。因此他们的班级氛围快乐轻松,学生很沉静、文明有礼。
  还有我觉得雷夫老师把“道德发展六阶段”导入班级来教育孩子,也可以说是一种“爱”的教育。他爱孩子,用“六阶段”来引导学生人格、品质的成长。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许给予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别人。雷夫要让孩子知道人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的,他相信还可以做得更好。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但是雷夫要在教导孩子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因为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希望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去培养自己,达到一定高度的生命境界。
  其实,我心中也是有爱和信任的。可是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觉得我们教室的纪律和学习还大多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因为面对信任之后学生的不自觉和不理解,面对给予宽容之后涌现出的种种问题,我除了生气之外,也选择了“严肃”和“恐惧”来镇压学生。我本不想这样,可是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只能如此了!
  三、用智慧促进孩子的进步
  说雷夫老师智慧,首先是因为他把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作为首要任务。他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通过文学,孩子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他把孩子带到将知识、热忱和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图书馆,挑选合适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正面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办读书会等。在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很多青少年青睐电视、电影、网络里的世界,难得有沉下心来品读经典,滋养心灵。雷夫老师不忘引导他的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世界,改变观念,改善气质。这一智慧之举我们都知道,却很难真正做好。
  另外他总是能够找到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无论是数学、作文还是音乐、体育,他都能够做到“教室里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学生的心”。 他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做自然实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看电影学历史,将经济学运用到班级管理,学习摇滚等器乐演奏,以及利用一年的时间来排练莎剧,利用假期来去旅游来学习地理与历史知识等等。这样的学习是多么惬意和多姿多彩!雷夫老师的学生是最幸福的孩子!
  我在想,自己能否也做个智慧的老师,给孩子们的学习带去更多快乐,让他们自觉爱上语文,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收获满足的喜悦,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品读中,在雷夫精神的感召下,我将不懈努力奋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九)————刘显淼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教师们中间影响很大,前不久学校给每人发了一本,假期里只好任务性的拿出书来翻看一番,这一翻不大紧,却奇迹般地的喜欢上了这本书,喜欢上了雷夫这一名被传颂的神奇人物。细细品读了一部分,就能感受到他的爱心、信心、能力和智慧,他的确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教育楷模!下面仅就读的片段和感受与大家分享,望大家共勉!
  第56号教室位于洛杉矶中心,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但是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全国测试中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道德、信念的培养。他把贫民窟的教室变成了快乐学习的天堂,在那里,“人的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谦逊得以发扬,而且大家无条件地互相支持”,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我想学生的出色是因为教师的出色。从雷夫老师身上,可以看到哪些闪光之处?反观自己,我应该为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而奋斗?
  一、用信仰坚持教育的热情
  就像雷夫老师自己所说,他不是超人,与一般老师一样,他会失败,会痛苦甚至也曾疲倦、迷茫过。但是“教室的火”点燃了他的激情和信心,他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是的,从那时起,雷夫老师找到了真正可以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业,并且他正是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
  雷夫老师是有理想的。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为人之道,鼓励孩子追寻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理想背后就是朴素的教育真谛——为了学生的发展。于是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抱有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雷夫老师是有激情的。他已经用了25年时间并且还要继续坚守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他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在孩子们身上,用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给他们带去宝贵的东西。如果没有最单纯的教育热忱,我想没有人会如此执着、安分和踏实。而雷夫的这些都没有因时间和声誉而改变。
  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 想到自己, 近来的教学很苦,为调皮不听话的孩子感到束手无策,怕达不到教学指标而不敢怠慢,匆匆的忙碌中我似乎没有清晰的教育理想可言。但是同样在各种考试压力下,雷夫老师却能在一间狭小的教室创造无限的可能,他奉献,他坚持,他热情,感谢他,他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也愿意拿出年轻人的激情去拥抱未来,用更多努力去战胜困难,用继续奋斗去取代苦恼。
  “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我愿真能如此。反观06—07学年度下乡支教的一年中,虽偶有惊喜,但更多的是牢骚和不满,好不容易结束了一年的支教活动,却无甚收获。如果能早一天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果能早一天结识雷夫这一传奇式的人物,我想我会在我一年的支教中拥有满满的收获!
  二、用爱心建筑心灵之家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20多年来,56号教室6点半就敞开了门”,雷夫老师写到,“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迎接我的是一群热切等待学习的学生。他们自愿早到,和我一起用这一小时来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并不特别有创造力,所以只能尽我所能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是什么让孩子如此自愿积极来学习,又是什么让雷夫舍弃休息,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就连寒暑假也几乎天天陪着他们学习?是爱吧。第56号教室就是一个充满爱的最温暖的家。
  这里有爱有信任而没有“害怕”。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雷夫就这么做,他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许多点点滴滴都建立在爱和信任的基础上,他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美丽的天使。雷夫心里装的是学生,以身作则,公平、讲道理,有耐心和恒心,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讲求纪律,处罚合乎逻辑,成为孩子的榜样。因此他们的班级氛围快乐轻松,学生很沉静、文明有礼。
  还有我觉得雷夫老师把“道德发展六阶段”导入班级来教育孩子,也可以说是一种“爱”的教育。他爱孩子,用“六阶段”来引导学生人格、品质的成长。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许给予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别人。雷夫要让孩子知道人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的,他相信还可以做得更好。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但是雷夫要在教导孩子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因为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希望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去培养自己,达到一定高度的生命境界。
  其实,我心中也是有爱和信任的。可是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觉得我们教室的纪律和学习还大多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因为面对信任之后学生的不自觉和不理解,面对给予宽容之后涌现出的种种问题,我除了生气之外,也选择了“严肃”和“恐惧”来镇压学生。我本不想这样,可是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只能如此了!
  三、用智慧促进孩子的进步
  说雷夫老师智慧,首先是因为他把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作为首要任务。他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通过文学,孩子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他把孩子带到将知识、热忱和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图书馆,挑选合适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正面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办读书会等。在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很多青少年青睐电视、电影、网络里的世界,难得有沉下心来品读经典,滋养心灵。雷夫老师不忘引导他的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世界,改变观念,改善气质。这一智慧之举我们都知道,却很难真正做好。
  另外他总是能够找到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无论是数学、作文还是音乐、体育,他都能够做到“教室里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学生的心”。 他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做自然实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看电影学历史,将经济学运用到班级管理,学习摇滚等器乐演奏,以及利用一年的时间来排练莎剧,利用假期来去旅游来学习地理与历史知识等等。这样的学习是多么惬意和多姿多彩!雷夫老师的学生是最幸福的孩子!
  我在想,自己能否也做个智慧的老师,给孩子们的学习带去更多快乐,让他们自觉爱上语文,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收获满足的喜悦,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品读中,在雷夫精神的感召下,我将不懈努力奋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十)————刘显淼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教师们中间影响很大,前不久学校给每人发了一本,要求人人必看,说实在的,对这种强制性的任务我是没有太大兴趣的,假期里只好任务性的拿出书来翻看一番,这一翻不大紧,却奇迹般地的喜欢上了这本书,喜欢上了雷夫这一名被传颂的神奇人物。细细品读了一部分,就能感受到他的爱心、信心、能力和智慧,他的确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教育楷模!下面仅就读的片段和感受与大家分享,望大家共勉!
  第56号教室位于洛杉矶中心,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但是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全国测试中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道德、信念的培养。他把贫民窟的教室变成了快乐学习的天堂,在那里,“人的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谦逊得以发扬,而且大家无条件地互相支持”,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我想学生的出色是因为教师的出色。从雷夫老师身上,可以看到哪些闪光之处?反观自己,我应该为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而奋斗?
  一、用信仰坚持教育的热情
  就像雷夫老师自己所说,他不是超人,与一般老师一样,他会失败,会痛苦甚至也曾疲倦、迷茫过。但是“教室的火”点燃了他的激情和信心,他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是的,从那时起,雷夫老师找到了真正可以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业,并且他正是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
  雷夫老师是有理想的。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为人之道,鼓励孩子追寻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理想背后就是朴素的教育真谛——为了学生的发展。于是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抱有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雷夫老师是有激情的。他已经用了25年时间并且还要继续坚守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他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在孩子们身上,用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给他们带去宝贵的东西。如果没有最单纯的教育热忱,我想没有人会如此执着、安分和踏实。而雷夫的这些都没有因时间和声誉而改变。
  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 想到自己, 近来的教学很苦,为调皮不听话的孩子感到束手无策,怕达不到教学指标而不敢怠慢,匆匆的忙碌中我似乎没有清晰的教育理想可言。但是同样在各种考试压力下,雷夫老师却能在一间狭小的教室创造无限的可能,他奉献,他坚持,他热情,感谢他,他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也愿意拿出年轻人的激情去拥抱未来,用更多努力去战胜困难,用继续奋斗去取代苦恼。
  “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我愿真能如此。反观06—07学年度下乡支教的一年中,虽偶有惊喜,但更多的是牢骚和不满,好不容易结束了一年的支教活动,却无甚收获。如果能早一天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果能早一天结识雷夫这一传奇式的人物,我想我会在我一年的支教中拥有满满的收获!
  二、用爱心建筑心灵之家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20多年来,56号教室6点半就敞开了门”,雷夫老师写到,“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迎接我的是一群热切等待学习的学生。他们自愿早到,和我一起用这一小时来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并不特别有创造力,所以只能尽我所能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是什么让孩子如此自愿积极来学习,又是什么让雷夫舍弃休息,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就连寒暑假也几乎天天陪着他们学习?是爱吧。第56号教室就是一个充满爱的最温暖的家。
  这里有爱有信任而没有“害怕”。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雷夫就这么做,他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许多点点滴滴都建立在爱和信任的基础上,他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美丽的天使。雷夫心里装的是学生,以身作则,公平、讲道理,有耐心和恒心,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讲求纪律,处罚合乎逻辑,成为孩子的榜样。因此他们的班级氛围快乐轻松,学生很沉静、文明有礼。
  还有我觉得雷夫老师把“道德发展六阶段”导入班级来教育孩子,也可以说是一种“爱”的教育。他爱孩子,用“六阶段”来引导学生人格、品质的成长。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许给予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别人。雷夫要让孩子知道人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的,他相信还可以做得更好。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但是雷夫要在教导孩子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因为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希望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去培养自己,达到一定高度的生命境界。
  其实,我心中也是有爱和信任的。可是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觉得我们教室的纪律和学习还大多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因为面对信任之后学生的不自觉和不理解,面对给予宽容之后涌现出的种种问题,我除了生气之外,也选择了“严肃”和“恐惧”来镇压学生。我本不想这样,可是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只能如此了!
  三、用智慧促进孩子的进步
  说雷夫老师智慧,首先是因为他把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作为首要任务。他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通过文学,孩子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他把孩子带到将知识、热忱和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图书馆,挑选合适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正面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办读书会等。在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很多青少年青睐电视、电影、网络里的世界,难得有沉下心来品读经典,滋养心灵。雷夫老师不忘引导他的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世界,改变观念,改善气质。这一智慧之举我们都知道,却很难真正做好。
  另外他总是能够找到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无论是数学、作文还是音乐、体育,他都能够做到“教室里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学生的心”。 他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做自然实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看电影学历史,将经济学运用到班级管理,学习摇滚等器乐演奏,以及利用一年的时间来排练莎剧,利用假期来去旅游来学习地理与历史知识等等。这样的学习是多么惬意和多姿多彩!雷夫老师的学生是最幸福的孩子!
  我在想,自己能否也做个智慧的老师,给孩子们的学习带去更多快乐,让他们自觉爱上学习,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收获满足的喜悦,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品读中,在雷夫精神的感召下,我将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