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柴门清话》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18-01-20 09:53:39归属于读后感4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柴门清话》读后感
           杨炜

   都市柴门是中行先生的书房名,书名显然取之于此意。书出版于2008年,这时离中行先生逝世两年多了。张中行先生的散文我是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拜读,感觉有些许惭愧。知识自我感觉自身学识修养不足,从前读过几篇,要真正体会其意,总是要费些时候,因张中行先生的散文总是哲思与古意并重,文字朴实温雅,一篇读下来,是审美的享受,也总能引发我一些思考。
有人说,张中行的写人与记事,思维方式很像一个道人。他对文化名人的诸种打量,既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臧否,亦不像某些文人散文那么无法节制。对他熟悉的人,他一直带有“史”的眼光,正如同欣赏文物古董,那里的寓义与情趣之间的品位,很令人想起息影于山林间的旧式文人。这里有史家的不偏不倚的静观,又有杂感家的性灵。是的,在《柴门清话》中的序言中,季羡林先生这样谢道:“他负暄闲坐,冷眼静看世间的众生相,谈禅论佛,评儒论到,信手拈来,皆成文章。
在《柴门清话》这本散文集中,总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书林清韵”,这个部分主要记叙了关于作文、读书、做学问等等的思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个人感觉这一部分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还是比较有意义的。特别是《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作文》这两张,我觉得看完之后对于我之后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素养还是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导向的。第二辑是写人散文,在他的笔下,可以看见更加丰满的朱自清、叶圣陶、季羡林等等大师。第三部分《岁影拾零》,主要是作者忆叙往事,尤其是《红楼点滴》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见张先生在北大学习时的北大故事,感受独属于北大的那一份独特的学术魅力。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篱下琐语》,这一部分,感受到张中行先生他的文字魅力不仅仅在于“思古之幽情”,更有了一些哲思意味,发人深省。
我总认为,散文比起小说,更能窥得作者为人一二,而读完此书,张中行先生的形象在我脑中变得如斯清晰,温文睿智,他的文字,如同一双洞察又温情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