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冯志远》观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0-07-16 10:28:19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第1篇】

  看了电一影《冯志远》心灵又一次被洗涤,灵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种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青春和热血的高尚情一操一深深感染了我,那种无私的敬业一精一神,忘我的工作热情,高尚的师德,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冯志远——四十几年扎根西北,献身西北教育,一个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电一影的展开与延续那么平淡,平淡得几乎让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节:浩瀚又缺少生机的黄沙漠,贫穷又落后的大西北,一个来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被安排到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开始了他的教书支边生涯,与孩子的点点滴滴平凡的如沙尘……可是,当电一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次电一影看得真正有意义!当看到失明后的冯志远老师躺在病房里的时候,我感觉喉咙一下子堵得难受,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样的一段人生啊:那个有着先天一性一眼疾的冯志远老师,远离了大上海的妻儿,在黄沙漫天的西北黄土地上无声无响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无法执教。四十多年哪,这漫长的时间,电一影没给我们展示多少冯老师的生活困难,可是这四十多年的艰苦生活和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使他的眼疾复发,当满头银发的冯老师坐在桌前会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时的他耳边是不是还 回想着当年那个学生张建华单纯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学呢!我也不知道冯老师眼前有没有浮现出调到另一所学校时晚上房间外那两排由学生手捧着为他照亮道路的红烛光,我更不知道冯老师脑海里还 记不记得眼睛刚失明时学校为家长及学生负责不得不让他停课时他心里曾经的失落与伤悲,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曾经为之付出的几万莘莘学子耳边肯定会常常回响着冯老师课堂上朗朗的背书声,脑海里会展现出冯老师课堂上活泼有趣的情景,记忆中会浮现出与冯老师劳动时他娓娓动听讲述的三国故事……

  这一切的一切,这平凡中的无私,不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吗?不,应该说是作为一个人拥有高尚人格的最鲜明体现!

  也许有人说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远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儿,把人生最美好的光一陰一留在了大西北,与黄沙为伴,与贫穷为伍,生活孤孤单单,可是我觉得:或许冯志远老师就是为那片黄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价值在那里得到了体现与升华,古人说得好:大一爱一无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冯老师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但我却分明通过失明后的冯老师给学生背诵的那篇《岳一陽一楼记》中明白了他的心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如冯老师那样的平凡而伟大者,才聚成了中华几千年挺一起中国的脊梁!而我无法不从这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那份坚忍、那份刚毅、那份大一爱一……正如冯志远老师,没有亲情的付出,没有索求的奉献,才赢得了那么多的一爱一戴,才谱就了让人感慨涕零的奉献长歌,我也才真正读懂了冯志远老师那段独白中的深刻内涵:我是一颗种子,从遥远的南方漂流到这生长着红枸杞的地方,这肥沃的黄土地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做一颗照亮童心的红烛,照亮那一颗颗会眨眼的星星……

  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无法遏止的继续付出的渴望,是他们让这大一爱一充盈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

  【第2篇】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电一影《冯志远》就是最好的诠释。具有四十七年教龄的教师冯志远是那么的朴实、简单。那份教师崇高的职业一精一神,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

  影片一开始,退休了的冯老师望着陪伴他教师生涯的沙漏。沙子通过细细瓶颈下落,而他的眼神里则充满着对往日岁月的渴望。年轻时候的冯志远,只身一人来到了偏远沙漠地区的鸣沙中学执教,前途就如同茫茫无际的沙漠,看不见一点指向。由于各种原因,学校辍学的学生增多,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冯老师选择的是劝导家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让孩子上学。不负众望,冯老师教导下的孩子们日益进步,也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当得知学生抱怨语文课无聊,就创造条件,进行课堂表演。他们所表演的课文《海燕》在高声朗诵和富有冲击力的音乐下,更显气势磅礴,也赋予了冯老师海燕般无畏勇敢一精一神。可惜受到上级领导的指示,冯志远要调到别处任教。不舍老师的学生手捧蜡烛,夹道送别充满泪水、不忍离去的冯志远。

  由于先天一性一的疾病,冯志远的眼睛在教书三十多年后彻底失明。可是,他不顾学校领导的劝告,坚持在课堂上继续他一直钟一爱一的职业。最终,公开课《岳一陽一楼记》声情并茂的朗诵感到了所有在场的师生,与其说是朗诵课文,不如说是道出自己多年教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缘由。冯志远这一“生命不息,教书不止”的一精一神鼓舞了学校全体师生,校长还 专门为他订制了黑板,让他板书时不会“重字”。学生当然也懂得了关心,每次老师的饭碗总会有更多的咸菜。可是,身一子始终还 是撑不住,在坚持任教四十七年后,他离开了熟悉的学校,离开了让他自豪无比的教书讲台。

  在影片中,冯志远并没有多少在讲台教学的职业镜头,更多的是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理解,甚至在失明后帮助困难的学生卖红枣。老师固然可以教会我们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更多课本上没有的,受益终身的道理。冯志远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所有的学生,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还 懂得更多,更多……教师,就是应该具有这样的职业一操一守。无论在讲台上、讲台下,教师更应该学会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而这些受到影响的品德、思想不是任何知识可以弥补的。

  可惜的是,面对一个真实而且不错的题材,编导并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对电一影进行更多的创新改造,与所有先进一性一教育电一影一样平庸,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加上说了一点道理。希望日后能看到更为优秀的教师题材影片。希望有更多的优秀电一影展现在观众面前。

  【第3篇】

  你是一棵傲立的苍松,面对困难,永不退缩;你是一只辛勤的蜜蜂,默默劳作,永不疲倦;你是一只大漠的红烛,燃一烧了自己,照亮了千万个孩子的心灵;你是一爱一心的天使,感召了所有教师的心愿。

  你是清贫的,但你又是富有的,那遍及天下的莘莘学子,是你一生最值得骄傲的财富;你是平凡的,而你又是伟大的,执着追求,至死不悔,为大西北落后的教育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走进你的心灵,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师一爱一”,一种深入到灵魂深处的博大的一爱一,无私的一爱一!

  ——这就是将毕生一精一力无私奉献给西部教育事业的冯志远老师。

  一九五八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冯志远老师响应国家号召,怀揣一腔热血自愿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教。刚到中宁县鸣沙中学时,条件十分艰苦,透风的土坯房 ,冰冷的土坯炕,冒烟的土炉子,药瓶改制的煤油灯,每月十四斤的粮食供应……许多支教的年轻教师都俏然离开了学校,冯志远没有走,他义无返顾地留了下来,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洒在了宁夏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工作四十三年,唤醒了中宁孩子蒙昧的心灵,换来了桃李满天下,理想在矢志不渝的奋斗中实现了。所以说,冯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啊!

  冯老师双目失明,又身患重病,在我们为那位病榻上的老人百般惋惜、感叹时,而他却淡然一笑,一切都在他的乐观大度中释怀了,留在他心中的依然是他孜孜不倦教诲学生的美好往事。这是怎样一种宽广的胸怀,这是何等博大的情怀!是什么使他如此的从容,九死不悔呢?这就是冯老师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真挚的热一爱一之情。所以说,冯老师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工作作为自己事业去做的教师啊!

  冯老师不光有高尚的师德,还 具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名牌大学毕业,本来就知识渊博,再加上孜孜不倦的勤学苦练,冯老师成了中宁县最好的老师,他上的《海燕》一课是“情景式教学”的大胆试验,新奇的情景教学使同学们兴趣盎然,边远地区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在他的化育下萌生了绿芽,他不愧是宁夏教育改革的先驱。他不顾自己视力的下降,经常备课、批改作业至深夜,拿着放大镜艰难地看书的情景,这些都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真知,刻苦钻研的光辉的人民教师的形象。影片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冯老师在双目失明后坚持上课的情景。由于长时间的劳累,本来就视力不好的冯老师最终双目失明,校长劝他退休,遗养天年,可是对事业、对学生强烈的一爱一使他舍不得离开讲台,在他的一再请求下,校长同意他只代历史课。从此冯老师靠记忆上课长达五年,直到有一天,他积劳成疾,晕倒在了讲台上,看到此情此景,眼泪无声地从我眼角滑落,多么可敬的教师啊!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博大的情怀! “作为丈夫,我愧对自己的妻子,作为父亲,我愧对自己的儿子,做为老师,我又愧对你们,因为我不能再为你们传授知识了……”。这是冯老师在身患重病不得不离开中宁时为关帝中学的全校师生所上的最后一课。多么感人的场景,冯老师舍小一爱一成大一爱一,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还 说对不起学生,我从中感受到的就是冯老师为人师者那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

  四十三年的漫漫旅途,倾情奉献的无怨无悔,冯志远融入了这片黄色的土地,听到了外人不能听到的流沙的声音,手捧细沙,缓缓滑落,泪水无声地滑过脸颊,这种情怀有谁人能理解?时间啊,请你停留下来,将这最美的画面定格,珍藏于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深处,化作汹涌的潮流,托起希望的明天。

  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们,让我们像冯志远那样成为坚不可摧的贺兰石,在岁月的磨砺中,执着地守住心中那片希望的绿洲;让我们发扬冯老师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一精一神,将一爱一无私地撒向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让我们的人生像冯志远那样虽然平凡,但却美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