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人类》读后感
花了十五分钟,看完刘慈欣的《赡养人类》。大刘的人文情怀,残酷又悲悯。这姑且算做一个思想实验,极致的A制度与极致的B制度的碰撞。上一次让我产生同等阅读快感的,是菲利普迪克和柳文扬。
写作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如果说阅读是在获取快感,那么写作就是在制造快感。比如昨天我想到的那个点子,极大地考验了我的专业功底,但是我能预见到,会是非常愉快的过程。
但我还想尝试更多。每天的思想输入和输出都会产生新的碰撞,尤其是我的涉猎还算比较广,而且已经在往更深处挖掘了,很难说会产生什么奇思妙想。我也非常好奇。
更有意思的是,在一本书里,我已经在被人物牵着走了,他们有自己的处事哲学,连我自己都很好奇,他们究竟会做出什么事儿。以至于,我也想看剧透了,如果它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话。
然后,我发现一些框架其实是有点束手束脚。我记得我在2019年讲过,为了A而A,为了B而B很俗不可耐。但从我目前的角度来看,A和B本身确实重要。如果不能触碰,如何规避需要一点技巧了。关于这一点,大刘做得很完美。
最近买了不错的译本,打算试一试康德,从纯粹理性批判为开始。说起来,爱哲学的人不懂德语,真是毕生的遗憾。黑格尔的好翻译太难找了。更确切地说,翻译要想做到信雅达,难。如果是在共同文化背景下的同一语系,尚且好一点。但是像中德这种天差地别的,尤其是时代也相距较远的,着实困难。
但也有例外,比如大刘的三体,其实很明显很多句子都是英文语法结构和措辞,看到中文本,我都能知道英文有一一对应的语句。因此容易在英文语境里被欣赏。用英语的语法和思维方式写中文书,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方法。
12hrs later
总算完成了构思。
这两个其实一黑一白,是同一件事物的两面。对,打算从两个角度写同一个故事,当然题材和叙述方式截然不同。其实真正的主题是救赎,但一个写了寻找,一个写了复仇。灵感来源当然还有几本妙文,除了之前提到的岛田庄司,还有一本不记得名字的小说,据说它的灵感来源于开膛手杰克。它的叙事角度完美规避了我不擅长也不喜欢的细节。
顺便吐槽一句,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快要吞噬哲学的领地了,以至于写幻想故事今后可能需要认真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了,至少也要多读科普,了解基本概念。熵增定律,引力波,量子纠缠,宇宙膨胀,时空扭曲…哲学没办法纯文科性质了已经。以前随便翻翻悖论就行了,主要还是扯逻辑,现在意识到,编再扯的故事,也不能太脱离基本规律。btw,前几天在一部网文里看到了博弈论,作者乱拳打死老师傅,换作我,还真不敢这么扯2333
如果上帝是一个工程师,世界只是他指尖的几行代码,身在其中的人如何证明世界是虚拟的?越多了解一点这个世界,就越多产生有趣的想法。人永远也不能涉足全然不懂的领域,学无止境,这个世界,大有看头。
以下的话,算是给自己的一个小告别吧。
我相信,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已经被开总洗脑了,现在脑子里全是爱情的粉红泡泡。。。后面的时间,我需要交给甜腻腻的爱情和暖暖的家庭啦~嗯,以后应该就没有这么多碎片时间废话了,这个公号在疫情的一年里督促了我坚持练笔,现在要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