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供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确定和处理。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读书读后感800字高中生,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读后感800字高中生1
我喜欢畅游于书的海洋,在这片特殊的海洋中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知识。这几天,我看了《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这本书涵盖了中国悠久的古代文明,现代科技的发达,宏伟壮景和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的英雄祖先等篇章。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建设美丽中国”这个主题,其目的是让大家共同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一个壮丽而又充满了绿色的中国。
远到1956年第一批国产汽车横空出世;1970年的成昆铁路正式通车;1984年第一颗卫星飞向遥远又浩瀚无垠的宇宙;今至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中国的“心脏”——北京顺利召开;2010年盛况空前的世博会在上海召开;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进行对接。当这些瞩目的成就展现在全国乃至全球所有人的眼前时,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啊!回首这些骄傲的成绩,无不让人感觉到中国的强大。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的胜利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迅速成长……可在这一片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殊不知一只恐怖恶魔的巨手正缓缓伸向中国!
在历史上,中国的西北,华东以及东北西部,曾是绿色的海洋,树木的天堂。但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量的大肆破坏,现在这个地方早已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一片狼藉,好似被一群盗匪所洗劫。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疯狂地肆虐着,沙化面积已达到149万平方千米!
而动物同胞们也没能逃脱魔爪。那些珍稀的东北虎野外仅剩20只,扬子鳄野外仅剩200余条,美丽的朱鹮野外仅剩1000只左右……这一串串数字令我不寒而栗。在地球上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在不久之后又将有许多动物将“荣登”这个死亡之榜。
在生活中,我虽然不能去保护什么金丝猴,大熊猫之类的“高级动物”,不能让沙漠变成绿洲,但我也会尽自己的所能,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那一天,我发现楼下草丛中来了一些不速之客——白色垃圾。那些白色垃圾在绿油油的草丛中看过去实在是难看。我终于按捺不住自己,一手拿着黑色垃圾袋,一手拿着一把垃圾钳,弯下腰,一丝不苟地让那些白色垃圾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垃圾桶。要知道这些垃圾要是在泥土里怎么说也得要200年才能从这个地球彻底消失,还会留下后遗症——土壤大范围被污染。经过长达一小时地努力奋斗,我终于将白色垃圾彻底消灭了,看见绿油油的草丛没有了一点儿瑕疵,让原本累得不行的我顿时精神焕发。
“创造生机勃勃的中国”并不是空头的口号如果不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那就是空中楼阁,南柯一梦。
读书读后感800字高中生2
我读了一本《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这本书,知道了中国古代、名人,现代科技等。但最让感到既深刻又难忘的是雷锋日记——我甘愿做这样的”傻子“。
这个故事说了雷锋从不随便花一分钱。他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些钱买书,其余钱全部存入银行。他的生活用品都变了样,也不舍得丢、买。同志们说他苦熬自己,雷锋说如果我们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国家就可以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同志们说国家大,不缺你那几块钱哪!雷锋说积少成多!同志们说雷锋是”傻子“,雷锋用行动回答了不理解他的人们。1960年夏末,辽阳地区遭到了大水灾。雷锋把自己从公社退回来的100元和慰问信一起寄到辽阳去了。他在日记上写道:”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的’傻子‘。“
读了这篇故事,让我感受到了雷锋那颗强烈的爱国、爱民之心!他的中国梦就是国强民安。雷锋不是傻子,他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楷模!
读了这篇故事,让我想到身边也有许多像雷锋这样的人,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中国梦,并且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着!我们班的江卓谦同学每天早餐后都会坚持把同学们洒落在桌子、椅子上的面包渣等杂物清扫得干干净净;还有我们班的肖文轩同学,每次为贫困儿童或者灾区捐款时都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全部的零花钱捐出……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意志为自己增添了不少光彩!
读了这篇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读书读后感800字高中生3
《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记叙了一名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把他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教育经历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的经典。
“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东西的和别人准备拿给他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这是整本书中让我触动的第一句话。教育应该是让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人,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学校教育,教育都应该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孩子将来必定要独立面对生活,因此,孩子从小不能过于娇惯,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是他们将来耐以生存的根本。孩子虽然还不理解什么是依靠,什么是独立自主,但是孩子可以从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帮忙解决,那么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长远”的影响,长大后遇到困难也没有勇敢面对的勇气;反之,如果父母从小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孩子长大后遇到事情不会第一个想到求助,而是独立面对,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迷人的魅力,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善于巧妙的将生活安排妥当,即使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也不容易被击倒。书中,另一句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论一个孩子受了什么样的创痛,当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除非他希望别人听见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孩子喜欢用“哭”向他人传递自己“委屈”的心情,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同情,对于某些轻微的情况,孩子是要独立面对的,作为教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的“信号”,要用恰当的方式回应,善于鼓励孩子独自面对一些能够面对的情况。
这一篇读后感仅仅是阅读一部经典的最初体验,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语言,足以让人受益匪浅。
“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而且对各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无论做任何游戏,只要我们使他们相信那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就会毫无怨言,甚至还会笑嘻嘻地忍受其中的痛苦的。”
读书读后感800字高中生4
提起《爱弥儿》,这本书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不得不说的是书中的很多教育观点对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冲击力,细细品味起来,对其中的三个观点不免有了些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观点: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要让它能自由活动。
开篇的第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作者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应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与此同时这句话也给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包括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专属品,也不是教师的教育物,不属于任何人。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将知识技能强教于孩子,而是教育孩子如何利用好自然,通过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会,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卢梭提到,每一个学生,在他身上都有三种不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其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受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唯独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如何把这三种教育配合一致,在孩子身上产生意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观点:。怎样对待孩子的哭?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文中提到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眼泪。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取停止啼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因为,孩子们是根据信号可以感觉的效果来判断其意义的。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满足他,孩子就会成为家中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一哭你就训斥他,孩子就会成为卑怯、胆小的小奴隶,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其实背后是成人的态度与行动所造成的。孩子摔跤同样如此,成人镇静,孩子也会很镇静,会勇敢地面对痛苦,而一旦成人急急忙忙地样子,孩子会更加害怕,更加觉得疼痛。再比如:当婴孩使劲伸手想拿东西的时候,因为拿不到,使劲地哭闹,或者他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手里去,又或者在命令你拿给他,作为成人又会怎么做呢?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孩子抱到他想要的东西那里,这样孩子就不会支配或依赖成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第三个观点:孩子在幼年教育时,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
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生涯,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其中只有10%成为了我自己的,还有90%早已还给了老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读得再多,那也只是脱离自然、社会的文字游戏,当我们的老师拿着教科书,坐在教室前面,说着“空话”,还不如放下书本,用图片、视频来告诉孩子,或者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大自然来告诉孩子,这些都比我们老师教的要精彩的多。
爱弥儿虽然是卢梭所假设的教育对象,但是爱弥儿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懂他的“教育者”,作为教师要更多的解读孩子,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孩子发展就在教育者的一念之间。教育者们不妨来读读这本书,只有读过这本书,你就会对教育有新的体会与感悟。从这本书中寻找教育的真谛,哪些教育才是最恰当的?哪种教育才是孩子需要的?哪种教育才能获得成功的。我想每个人在读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地,而我的读后笔记只能代表我自己的个人观点,希望能与你产生共鸣。
读书读后感800字高中生5
翻开学校发的《阅读的力量》一书,细细品读,深有感悟。这是一本教师读者的读书心得集。我边看边划出了很多句段:
阅读是有力量的。它让心灵更加宁静。阅读就像镇静剂和久旱后的甘霖,将一颗颗营养不良、浮躁脆弱的心灵,在滋补中回归恬静、实现平衡。
心底重又升腾起一股安详平和之气。
必须重拾书本,重归宁静。
它让生命更加充实。人的生命有限,而阅读求知无限,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看不到、摸不着、经历不到的人和事,书本中可以找到。阅读,极大地延长了生命的空间,充实了生命的内涵。
……
读着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让心灵更加宁静”。其中一篇《让我们的爱不再成为一种伤害》中“爱的思索”中这几句也让我思索:
因为“爱”,我们的教师每天埋在看不到孩子天真的笑脸,我们想走进却难以走进他们纯真的心灵。
因为“爱”,我们的家长也把一个个希望压在了孩子瘦小的肩膀上,沉重的希望挤占了他们应该享受的快乐时光,却很少问问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作为教育界、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到底在爱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
昨天学校师生一同去长沙酷贝拉欢乐城体验生活,车上孩子们无比兴奋。导游介绍了一些活动事项后把话筒欲交给孩子。胡家瑞和涂晨凯一跃而上,接过了话筒。胡家瑞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是班上公认的“小机灵”,知识面广,他开始了讲笑话、讲故事、猜谜语、引导学生唱歌等一系列活动。涂晨凯在我眼里是个学习上的“后进生”。涂晨凯一会儿“说得好不好?”,一会“来点鼓励”,那张充满两笑容的脸、那种自信的神态、那自然连贯的串词让我惊讶: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我平时看到的是另一面:马虎的作业、差的成绩、挨批评时耷拉着的头。两人在“台前”互相配合,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真不赖呀,俨然像那么回事!
我思索平时经常做法,的确是文中说的:孩子出一点差错,就怀疑他们的能力,总在不经意间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让他们加入“厌学”甚至“厌世”的队伍。
用我在书上划记的这句话提醒自己:老师们!请蹲下身来关注学生的心灵吧!只有了解学生的心,才能真正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把他们作为提高教学业绩的工具;只有体谅他们的苦,你才会尽力放弃那些不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喜欢学习,爱上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