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0-06-21 11:47:01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第1篇】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是从一个六岁小女孩——英子的眼光出发,通过“惠安馆的疯子”、“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故事,用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城南旧事》既表现了作者的思乡情怀,又表现了旧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本作品并没有刻意的表达什么,只是一幅场景,一幅场景的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他自己。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新,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我最喜欢文中的主角——英子,她是一个善良、天真、富有同情心、机智又狡黠的小姑娘。小英子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害怕她,而是和秀贞成了好朋友,并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秀贞和妞儿母女相认,并偷了妈妈的金镯子给她们做盘缠,体现了她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12岁时英子失去了爸爸,没有爸爸的感觉是多么痛苦,我们是无法体会到的,人的一生命运多舛,让人哀怜!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妞儿,她的妈妈就是疯女秀贞,但是她一生下来就被秀贞的妈妈——妞儿的姥姥给扔了,后来被妞儿的养父抱了去,养她到大点,就教妞儿唱戏,然后让妞儿站在天桥上唱,唱完后就给人家要钱,如果人家不给,她的养父就打她,打得体无完肤!看看我们,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奶奶宠着、姥姥惯着,要什么给什么,更不用说挨打了,看看妞儿,再看看我们,觉得妞儿真可怜!

  书中用一些小事反映当时人的思想。如文中的宋妈,她在得知儿子小栓子被淹死,女儿丫头子被送人时,决定找回丫头子,说:“如果不是小栓子死了,丫头子我也不要了。”体现了宋妈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以前这种思想很深,不过现在好了,这种思想已经几乎灭绝,令人很高兴。

  书里还描写了兰姨娘、小偷等多个具有丰富个性特征的人物,个性鲜活,使人难忘。

  这本书的写作方法很好,不管是在语言、人物形象还是故事内容都体现出它的京味特征,为我们展现了北京的地域特色,如:北京人、北京话、北京的风土习俗等等。这篇文章用词准确、感情真挚、构思巧妙、并且描写生动,大量运用伏笔、比喻等修辞手法,令人读完后回味无穷。

  《城南旧事》绝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还是名篇佳作,以它独特的写作视角,洗涤人的自私心,让人受到教育,让我感受到她的沉醉其中,正如那首文中出现的诗一样让我着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第2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多情和伤感奏响了离别的序曲。

  ——题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随着歌声,我的思绪恍惚回到了二十世纪北京女孩英子所居住的那条胡同,仿佛又走进了她用心滋润和孕育着的那段“城南旧事”。如同一扇古旧的铜门,轻叩,推开,便融入了历史与另一种生活。

  凝眸远眺,从那胡同尽头蹦跳而来的便是六岁的英子。二十世纪末,六岁的小姑娘英子一家居住在北京新帘子胡同,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结为了朋友,并帮助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在寻找爸爸的途中,母女俩双双惨死在火车轮下。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她又结识了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为了供弟弟读书,不得不去偷东西。不久,警察抓走了他。在遭遇了一连串不幸后,英子的爸爸又因肺病而去世。英子随家人乘上了远行的马车,告别了这片令人伤心的地方。与朋友的离别,与兰姨娘和宋妈的离别,还有与爸爸的生死离别,英子的童年就在一次次的离别中溜走了。定格在英子的脑海中,也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代的苏轼曾经说过这样的千古名句,让我渐渐懂得,离别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我的童年也总是充满离愁别绪。从出生到七岁,这段童年时光我是在李家度过的。这是浙西一个偏远的小镇,这里民风淳朴。三岁那年的正月我就进了幼儿园,从而结识了许许多多的的小伙伴。后来,爸爸在新安江买了房子,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到明镜小学入了学。还没来得及和小伙伴们,还有大吴老师、小吴老师、coco老师告个别,哪怕一次简短的见面都没有。纵使心里有千般牵挂,万分不舍,但还是分开了,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无奈,一晃都上五年级了,多想回去看看我的小伙伴和老师们啊。

  其实,每年都回去,可是很难得碰到之前的小伙伴,不过,现在我有了个新玩伴。他叫乐乐,比我小三四岁,全身黑不溜秋,像乡下小溪里的一条小泥鳅,他很调皮,也很能干。每次回去,他总是来找我玩,我们一起疯,打鸟、捉鱼、捞虾,摘野果,这个时候,好像一切烦恼都没有了。遗憾的是,因为上学的缘故,每次回去呆的时间都不长,有时住一夜,有时住两个晚上,有时甚至当天就回新安江。分别的时候,乐乐总是追着爸爸的车子,一边跑一边喊:“天天姐姐,天天姐姐……”那一刻,我真想留下来再好好陪他玩,但是我想,一段时间就要回来的,心里也就坦然了很多。

  回去,不仅可以跟乐乐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看望年迈的爷爷,还有爷爷家里养的一条小狗——皮皮。爷爷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精神也很好。爷爷喜欢喝酒,每次喝酒后都比较唠叨,可能是很久没人陪他聊天吧。但是很疼我,家里有好吃的都留给我,临行时,还大包小包地往爸爸车子里面塞,说:“这是自己家里种的南瓜,糯糯的、粉粉的,很好吃;这是土鸡蛋,是我一天天攒起来的……”爷爷家的皮皮很可爱、很聪明,并不像名字那样调皮。每次回家,它老远就来迎接我,一下车,就跳到我身上,还近乎呜咽地叫起来。我想,它一定是在撒娇吧。我走到哪,它就跟到哪,有时山上也跟着去。我也总是给它带点美食——骨头之类的。又要回新安江了, 皮皮又要和我短暂告别了,这时,它反而不叫了,总是那么沉默,沉默到让人心痛。我真想把它带到新安江来,可是我不能,因为皮皮没有“身份证”,再说,我也没有时间陪它。

  英子的童年固然多姿多彩,却又点缀着淡淡的忧伤,充满着离愁别绪。“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的童年也有离别,离别固然令人黯然神伤,却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端。

  【第3篇】

  那天在新华书店闲逛,无意中拿起这本书《城南旧事》这本书,开始是被它的封面上的“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几句话所吸引。翻看后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了。这本书讲述的是林海音从七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在北京的老四合院里,住着英子幸福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表述了我们儿童眼中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及我们孩子的特别的感受。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聪明善良。别人都认为秀贞是疯子,没人跟他讲话,独独英子对她表示了友善。秀贞是英子搬到新家认识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听着她念叨着小桂子之类的话,使英子很好奇,她觉得假装有一个小桂子很好玩,于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馆和秀贞玩,听她讲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胡同里谁都说秀贞是疯子,不许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馆。但是在英子的眼里,秀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嘛。直到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了宋妈说的话,才知道秀贞为什么会变疯的。原来,秀贞和一个借宿在惠安馆的学生相爱,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须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妈扣在了那里,一走就是六年。后来秀贞生下来一个女孩,却被她妈丢到了齐化门城根下,她从那时开始就疯了。英子从秀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还告诉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疤,拜托英子帮忙找到小桂子。秀贞的眼睛下面有两个泪坑,英子的另一个好朋友妞儿也有两个泪坑,英子经常把妞儿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儿和英子哭着说她不是她爸妈亲生的,说要回齐化门找她的亲生父母时,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开妞儿的头发,发现妞儿的脖子后面真的有一块青疤。她想让秀贞和妞儿回惠安找她爸去,于是拿上妈妈的金手镯,带着妞儿跑来找秀贞了。秀贞连夜整理好行李,带着妞儿去搭火车。可是英子不舍得妞儿,便使劲跑去追赶妞儿。那天夜里,又下着大雨,英子还发着烧,但她最后还是顶不住了,幸亏刚好遇见了妈妈,她才不至于晕倒在马路上。英子和秀贞的真情是可贵的,中间虽然有过不快,但被她们间的快乐时光掩盖了。

  兰姨娘,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三岁时,生身母亲由于生活所迫便把她卖掉了,后又沦落为风尘女子。被人赎身后,作了一个七八十岁老头的姨太太,当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后来,兰姨娘来到了英子家,兰姨娘虽然可爱,讨英子的喜欢,可英子发现兰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妈妈正在灶台炒菜时,她心里难过,为妈妈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达,最终,聪明的英子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却把爸爸蒙在了鼓里,读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纪居然有这么多的心眼。真是个小机灵鬼呀。于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个扑闪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我们看海去”这是一个小偷对英子说的话,虽然我不喜欢偷东西的小偷,但是不知为什么,似乎是林海音的语言打动了我,我觉得这个小偷很好玩,很可怜,看到他被人家抓到的时候,好像一只老鹰在欺负一只小鸡,而且还要听着周围人的骂声。给我记忆最深刻的两篇是“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驴打滚儿”,我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还以为林海音是要写驴怎么打滚儿的,可是读到最后,才知道宋妈的小栓子死了,小丫头子不见了,宋妈很伤心,宋妈和英子在找小丫头子歇息的时候,看见有人买一种叫:“驴打滚儿”的吃的,那是把黄米面煮熟了,里面包黑糖,再在绿豆粉里滚一滚,很香。可小丫头却找不到了。

  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最受感触。英子的爸爸去世了,爸爸的石榴掉了,花儿也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落花下,一个女孩,在夕阳的余辉里静默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夹竹桃。

  【第4篇】

  在挥翼的梦里,在飞溅的时光中,我们都会长大。长大后,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光点游离的地方,一些往事涌现。而林海音将这些往事整理成册,偶尔打开,即使书册泛黄,也会得到一种幸福。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当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跟着父母从台湾漂洋过海,远赴北京。当时思念尚未浓稠时,北京小胡同里新鲜的事物让英子感到十分新奇。惠安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妈宋妈、沉疴染身慈父……她们都和英子玩闹嬉戏、谈笑倾诉、一起生活过。如今,50多年过去,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也许物亦非,远离北京的林海音还是情意缱绻。她心中的哀伤淡淡的,思念浓浓的。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是《城南旧事》里的经典片段,出自《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对骆驼到英子的胡同中拜访,引得英子不由得近近地观察起它们来。冬天里,阳光透明如醇蜜,播撒下温暖,空气中的热气幻化成浓稠的白雾,被白雾簇拥卷裹着地骆驼是那么安静憨实。英子也从它们身上学到了一份沉着从容。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是啊,人生旅途这么长,肯定会有许多挫折困难,但是怀揣着一颗沉着从容的心,看着整条路上的云影月光风声水语交错重叠,脚步一点点堆砌,狂风骤雨总会过去的,阳光彩虹总会出现的。

  《惠安馆》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孩子单纯、纯洁、纯粹的感情。她会简简单单冒冒失失的蹦出一句“我喜欢你,秀贞”;她会经常去找秀贞,帮她打扫屋子,安慰她;她会抹去秀贞的眼泪,用温润的手去撩起她的发迹。“喜欢”——一个安静而热烈的词,在英子的唇中吐露出来,显得更加真诚。喜欢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情,不像爱,是可以让你不经意间为对方做出许多却不求回报的。在这种真情的渲染下,她们会收获许多的温热与感动。

  往事如潮,一次次漫上岸,一次次触碰心中那块礁石的吃水线。

  只要情在,往事已会在暂时的挥发之后永远沉淀在心里。旧事已故却依存,只要情在。

  【第5篇】

  叶圣陶先生曾评价过这本书“久仰其大名,却一直没有兴趣看,在22岁的今天,已经彻底告别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却不可救药地迷恋起儿童文学。喜欢里面的单纯,质朴与干净。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何早先我不知道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在这段文字中,想必你已经知道这就是林海音所作的《城南旧事》了。

  《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一样,也是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而且《城南旧事》入围了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林海音所写的《城南旧事》是孩子眼中的世界,更是原汁原味毫不更改的老北京童年。

  一句一句淳朴的话语,一件一件似曾相识的童年小事,却描绘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我穿越到了二十世纪的老北京,亲眼所见那儿的趣事。

  《城南旧事》这一本书,完完全全就是作者林海音谱写的老北京童年小日记,不论什么事,都把它记上,如摄像机一般仔细,完整,不仅真实,还有老北京的淳朴的乡土气息。

  现在人写作都大城市化,太现代化了,不管写哪里,都要写高楼大厦和高科技建筑,然而,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先进的科技和高楼,一点代表性都没有,而且十分夸张化。然而,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作文写得越夸张越好,我们需要挑拣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地点,也不可以在介绍和写日记时写下当代不存在的事物,也不能写不具代表性的事物。比如,你写20××年的杭州,却在写高楼大厦,不仅跑题,还让人一点都不知道这是杭州。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就不是这样,这本书真的想日记一般真实,当时的小街,当时的吃的,当时的坐骑都是很真的,让人相信并且想去了解老北京的趣事。

  这本书不仅事物有代表性,连语言、人物都栩栩如生,吸引人去读。每一章都有几十页,内容十分充足。就拿第四章《兰姨娘》来当例子。完全就是每天的小日记拼凑在一起的真实事件,叙述十分完整。细节也非常多,细到作者自己的想法,兰姨娘的每个小动作,每个字,妈妈吃醋和生气的表情……

  《城南旧事》这一本书值得让我们所有人去品味,而且我们这些不喜欢读书的人,也会被这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孩子那天真的语言所折服,也会来一遍又一遍的品读这本书,体会并记住这纯纯的老北京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