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春蚕》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18-01-16 10:13:15归属于读后感3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春蚕》读后感

《春蚕》是文学巨匠茅盾的作品,很强烈的反应了社会时代的风气,是一部带有讽刺意味的小说。

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老通宝,而是他的小儿子阿多, 关于茅盾的读后感。阿多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高兴起来时,什么都肯做,碰到同村女人们叫他帮忙,拿多重的家伙他都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单靠勤俭工作,即使做到脊背骨折断也是不能翻身的。但是他仍旧很高兴地工作着,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快活,正像和六宝调情一样。正因为年轻所以免不了要偶尔胡闹一下,与六宝的调情也使得阿多这个人物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生活。当他发现荷花来自己家蚕房里偷蚕时,答应她隐瞒此事。这是因为荷花的一番话打动了他,荷花说,他们不把她当人看,正是由于村民们对荷花的冷漠,把她当成“白老虎”,所以才激起了荷花的复仇心理。由此也看得出茅盾这部作品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再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她们接受新思想的能力甚至比男性还要强。比如在作品中四大娘主张养洋种的蚕,这与因为一个大蒜头不知忐忑了多少天的老通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通宝迷信、中规中矩,却也是中国千万农民的代表。他的那种封建迷信思想在传统农民身上是根深蒂固的。当荷花家的收成不好时,全村的人都对她很避讳。只有在阿多身上,我们仿佛能看到新思想的火花。他不相信那些鬼禁忌,他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如果《春蚕》有续集,阿多会投身革命吧。

《春蚕》表现出了茅盾与公式化、概念化的“革命文学”的区别。